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言的成语-《论语》晨读14.0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

言的成语-《论语》晨读14.0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10 06:53:36
阅读:
最新资讯《言的成语-《论语》晨读14.0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主要内容是【論語譯註】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譯文]孔子説:“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論語集註】有德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給而已。仁者,心無私累,見義必為。-言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論語譯註】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説:“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論語集註】


有德者,和順積中,英華發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給而已。仁者,心無私累,見義必為。勇者,或血氣之強而已。尹氏曰「有德者必有言,徒能言者未必有德也。仁者志必勇,徒能勇者未必有仁也。」


【論語注疏】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德不可以億中,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疏「子曰」至「有仁」。


[表情]正義曰:此章言有德有仁者之行也。「子曰:有德者必有言」者,德不可以無言億中,故必有言也。「有言者不必有德」者,辯佞口給,不必有德也。「仁者必有勇」者,見危授命,殺身以成仁,是必有勇也。「勇者不必有仁」者,若暴虎馮河之勇,不必有仁也。


【論語全譯】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评析]


这一章解释的是言论与道德、勇敢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这是孔子的道德哲学观,他认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个方面,二者不能划等号,所以,人除了有勇以外,还要修养其他各种道德,从而成为有德之人。


【晨读笔记】


我们今天学习宪问第四章的内容: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这章的词语不难理解,所涉及的内容却不太容易。主要是论述德与行,仁与勇的关系


我们说读经典一般要经过这么几步:第一步释词语,第二步阐义理,第三步贵实践。把经典的义理体贴到自己身上。所以不同的章节的重点会不同,有点词语典故难懂,有的义理难懂,有的则实践不易。


我们先看看前人对德言仁勇关系的阐释:德至静也,其发则为言;仁至柔也,其动则为勇……盖君子自得则为徳,应物则为言,爱人则为仁,恶人之害则为勇。


也就是说,德是内在不动的,言是外在发出来的。仁虽然柔软,感人的力量却是沛然不可御的,它发出来会表现为勇。


自己涵养在心、厚积有胸的叫德;与人交往则需要言;爱人叫仁,恶恶人叫勇


夫子在这里论述德言仁勇的关系:德可发为言,言不一定能表现德;仁可以包勇,但勇则不能包仁


勇可以是来自血气的,但仁则是来自道德心的


德是发现自己身上的天道。是对命的体认


论语全解举例子:颜子善言德行,有德者必有言也。子贡能言不能讷,有言者不必有德也。比干杀身以求仁,仁者必有勇也。子路能勇不能怯,勇者不必有仁也。


勇来自于血气,血气来自于人格,人格来自于德、仁?可以这么认为吗?@冯国栋 老师


我认为德是包悟与行的,是知行合一而对天命的体认。如果它只是悟,就不能包言


血气与德仁其实也是一个物,私的就是血气,公的就是德仁。体现天道之公的是仁和德,行一己之私的是勇


刚才论语全解的所举的例子不一定恰当,但可以说明德、言、仁、勇的关系


朱子: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外发。可与周易坤文言相参:黄裳元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其实言是德包裹不住的外显,是德自然的发露,不是勉强。如果勉强,那个言就不诚,就不可信,就是感人。


我自己觉得从诚、敬入手,从自用入手,在事体上磨,扩其心智,体会大化流行,这个自得的过程,就是走向德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提起、克制、努力的过程。


自用是日用之误


推己及人的诚心发露


古人讲发露,发是发出来,露如桶底脱、囊中椎,包裹不住,自然发出,故而不勉强


涵养得深,自然发露的有力


范祖禹曰:德者,本也;言者,枝叶也。未有本固,而枝叶不茂者也。仁之为力,天下莫之能胜,故勇生焉。仁譬则心也,勇譬则四体也。未有心壮而四体不能强也。夫勇而有义乃可以不为乱,岂必能兼仁哉。


这段话说的明白。只是仁之为力,把仁说小了,大体不错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