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解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子是孔子的弟子。翻译:有子说:和朋友的承诺要符合义理,这样才能实现诺言。对人恭敬要符合礼节,把握好度,这样可以避免耻辱。依靠与我们亲近的朋友,而且要是可以长期依靠的朋友。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翻译:有子说:和朋友的承诺要符合义理,这样才能实现诺言。对人恭敬要符合礼节,把握好度,这样可以避免耻辱。依靠与我们亲近的朋友,而且要是可以长期依靠的朋友。
上面的翻译有点拗口,下面逐句解释。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和朋友的承诺要符合义理,这样才能实现诺言。
这句话是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才能向朋友许下诺言?
在自己能做到、可以做到的情况下,才能许承诺。
什么才是能做得到的诺言呢?必然是符合道义、不伤天害理、切合实际的诺言。
一定不能碍于情面,轻易许下最后做不到的诺言,这样最后就很难实现了。
华杉老师说:实现诺言,关键在承诺之前,不在承诺之后。在承诺之前,一定要小心衡量,不可轻率。慎始才能善终。
所以和朋友许诺前要三思:这个承诺“近于义吗”?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对人恭敬要符合礼节,把握好度,这样可以避免耻辱。
这里的“礼”指的是“礼节”,不是“礼貌”的意思。
儒家文化非常讲究长幼尊卑,尊崇等级制度。要求人们按照年龄辈分的长幼、社会地位的高低,遵守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加在一起就是“礼节”。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依然有“礼节”的体现。比如我们中国人喝酒吃饭,非常讲究座位次序,辈分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要坐对着门的位置,敬酒的时候也得是地位最高的先敬,同时酒杯也要比对方低,等等。这些礼节在儒家的发源地山东保留的最完整,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下山东人的酒桌礼仪。
但是“礼节”也是儒家被现代人批评最多的地方。上学时的历史书,批评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前后,进行了几次大的社会运动,把儒家礼节尽可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去掉了。
不展开了,我们接着回来说这句话。
对人恭敬要把握好度,必须符合礼节,不要过分,过分就会显得轻贱,成了献媚,就是自取其辱。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你今天依靠的人,必定是可以亲近的。你有道义,他也有道义,双方价值观相同,才会亲近,才可以依靠。这样的人,就像是同宗的人,可以一直依靠。
华杉老师讲解说:所以选择朋友,一定是一辈子都靠得住的,谨慎选择,终身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