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言之无物-立标杆岂能弄虚作假?如何治理基层政府树典型中的虚假之风

言之无物-立标杆岂能弄虚作假?如何治理基层政府树典型中的虚假之风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15 06:53:46
阅读:
最新资讯《言之无物-立标杆岂能弄虚作假?如何治理基层政府树典型中的虚假之风》主要内容是然而,一些基层地区树典型、立标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刚成立党支部,就对外宣传党支部已取得突出成绩。-言之无物,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警惕浮夸虚假之风




树典型、立标杆本是一种治理策略,以点带面,能通过树导向、树旗帜、树亮点充分发挥“典型”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然而,一些基层地区树典型、立标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刚成立党支部,就对外宣传党支部已取得突出成绩;有的地方因“典型”不够成熟,刚树立又被下架;有些地方基层干部仅仅把造几个“盆景”、写几篇材料、开几次会议、发几篇报道作为树典型的套路。


此类虚假之风种种,非但不能发挥出“典型”和“标杆”治理的基本效用,反而会恶化基层政治生态,对踏实肯干的干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米刚下锅哪能就熟了?树刚种下怎能立马结果?简直太难为人。”


中部某县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前两年该县开展一项文化扶贫工作,任务刚布置,工作刚启动,就凭借“漂亮”的材料,争取到与此主题相关的市级现场工作会举办资格,县委还要求相关部门和乡镇做出成果,总结经验,打造成“XX模式”,作为典型推广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国。


而具体实施的干部叫苦连天。“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声势浩大,内心却战战兢兢,生怕别人看出问题和破绽。”


这名基层干部说,当地举全县之力,重点、重金打造了几个“盆景”,相关数据也掺了水分,总算完成任务……


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担忧,这种现象不及时遏制,将带偏基层干部政绩观,滋生严重的浮夸之风。


今天,思响哥就带大家扒一扒基层政府树典型、立标杆中的几类虚假之风,值得警惕!


画像






形式主义。在基层树典型、立标杆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着临时抱佛脚现象,有些地方和部门则具有随意性,还有些地方和部门为搞平衡而轮流坐庄,或者将树典型、立标杆当成硬指标,随意树一些所谓的“先进典型”和“学习标杆”,上报的“典型”和“标杆”材料大多苍白空泛而言之无物、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体现不出令人折服的先进性和典型性。结果是,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表彰会之后,这些所谓的“典型”和“标杆”就销声匿迹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秘诀是“工作靠汇报,成绩靠虚报,经验靠制造,典型靠塑造”,因此,处理任何一件事情,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花花套”;看起来“典型”和“标杆”满天飞,实际上做的尽是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面子工作。


“造典型”。一种形式是使“典型”和“标杆”速成。有的地方不是老老实实干工作,让“典型”和“标杆”自由生长而成,而是采用速成办法,集中大量的人财物力,把正在成长中的幼苗拔成参天大树。还有些地方和部门急于求成,人为地加快“典型”和“标杆”成长速度,给“典型”和“标杆”滥施“生长素”“肥胖剂”。如工作才开展、探索刚启动就急于打造典型;八字没一撇,先进典型材料已到位……类似情况并非个案。一种形式是有意包装和过分拔高。一些地方在树典型、立标杆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掩饰其缺点,并竭力加于粉饰和美化。还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保持某项工作的特色或是创新,把最吸引人的故事强加给某个人,组装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时代“英雄人物”,既是开拓进取的典型,又是艰苦创业的代表,还是无私奉献的典范。结果,“典型”和“标杆”要么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要么是虚假的,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与树典型、立标杆的初衷背道而驰。


“盆景式典型”。不少基层干部把树典型、立标杆的套路总结为:“造几个盆景、写几篇材料,开几次会议、发几篇报道,来几批参观、留一堆烂摊。”也有的干部认为,“干得好不好,要看材料报道;典型新不新,就看盆景精不精”。一些地方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将扶贫资金集中投放到领导容易看到的几个“典型”和“标杆”,打造“路边式”扶贫示范点,甚至对数据造假掺水、搞表格数字虚假脱贫来应付工作任务和相关考核。这种“盆景式典型”短时间做起来比较省事,用装门面的方式突出全局工作,容易得到上级的表扬与认可。但是,盆景式典型经不起人民群众雪亮的双眼和历史的双重检验,终究是昙花一现。


三大危害






一、导致治理失效。


“速成典型”和“盆景典型”不仅难以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弄出的假标杆、假经验、假典型,使人对形势产生错误估计,对结果形成错误判断,造成决策失误和偏差。尤其是那些虚假的“典型”和“标杆”,还会因为被强行、大规模推广而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样的“典型”一旦得到上级肯定,意味着投机取巧被鼓励,将对扎实工作、脚踏实地的基层干部造成逆淘汰。虚假典型、“盆景典型”、变质典型的上演,导致了典型异化和民众对树典型活动的负面评价,对树典型、立标杆怀疑甚至否定,形成以不信任心态看待树典型活动的思维定势,那就势必导致树典型、立标杆的治理机制失效。


二、助长基层干部的投机思想。


脚踏实地成为“典型”和“标杆”需要时间积累,其间不仅要经历反复修改、完善和凝练,而且需要有实实在在拿得出手的成绩展示,往往因为周期长、成本高,难出特色亮点不易受到领导关注。而“盆景典型”和虚假典型不用如此繁琐,只要能写会编敢想,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炮制一篇高质量经验材料,无需太费周折,而且效果不错。同时,由于“速成典型”也能直观为业绩增光添彩,投入周期短、效率高,很容易助长个别基层干部自我宣传的投机思想。如果各地都在投机取巧上“比拼赶帮超”,必将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严重污染健康的官场风气及社会风气。树典型、立标杆搞形式主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工作重心偏移,更重要的是助长了基层搞“速成典型”的歪风,让基层干部政绩观跑偏,实实在在为民服务落空。


三、破坏社会道德。


用假大空的方式包装“典型”,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拔高“典型”,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不但让人有上当受骗之感,更可能损害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损害公众心目中典型和标杆的应有形象。假典型影响了民众对“典型”的信任度和接受度,它不仅使社会公信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失范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反过来又影响到民众对真“典型”的怀疑,最终可能彻底颠覆“典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破解之策






基层政府树典型、立标杆中存在的虚假之风,既反映出一些基层政府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又反映出个别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考核“唯典型是问”,加之缺乏甄别真假典型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速成典型”“盆景典型”等虚假之风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首先,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典型、立标杆是为了在工作中发挥“典型”和“标杆”的示范、激励作用,以点带面而驱动全局。但是,一些基层政府树典型、立标杆不是为了工作需求,也不是为了让“典型”和“标杆”发挥激励示范作用,而是将树典型、立标杆作为显示自身政绩的工具,把有没有“典型”和“标杆”看成是工作干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杜绝虚假之风与树立正确政绩观、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相辅相成。


其次,必须建立严密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树典型、立标杆之所以异化,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争做“典型”“标杆”和“典型”“标杆”造假。一项工作刚刚开展,就有人绞尽脑汁整理先进事迹、创新做法,争着抢着当“典型”和“标杆”,生怕被别人抢了头功;上面布置一项任务,八字还没一撇,“典型”和“标杆”就粉墨登场,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报刊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叫人目不暇接。结果,原本是褒义词的“典型”和“标杆”,因为与“盆景”“速成”等联系在一起,就成为了贬义词,不但不能成为好经验、正能量,还会成为基层治理的阻力。为此,必须建立严密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去除树典型、立标杆中的虚假之风:


一是按照本来面目塑造“典型”和“标杆”。从具体环境条件中把握典型事迹,力求做到内容真实准确、细节生动鲜活、事迹合情合理、评价适度适当。二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发现核查机制。深入基层,深入先进“典型”和“标杆”工作生活的地方,从不同层面对其事迹调研核实,听取不同对象对“典型”和“标杆”的真实评价,从不同视角深度挖掘“典型”和“标杆”的事迹。同时,还应听取不同部门的意见,听取社会各界的评价,确保先进“典型”和“标杆”靠得住、过得硬,经得起群众和时间检验。三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座谈交流、社会调查、网上测评等,广泛听取各种评价反馈意见,以此作为检验“典型”和“标杆”质量的重要手段。四是要用好问责“指挥棒”。通过精准考核,一旦发现是劳民伤财、缺乏实效的伪典型、“盆景典型”,就要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严惩,既要让打造假典型、伪标杆的人付出代价,也起到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


再次,需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上下联动。一些基层政府常常面临着上级政府“米刚下锅就要催熟,树刚种下就必须立马结果”的巨大压力,以致任务刚布置、工作刚启动,基层政府就要凭借“漂亮”材料打造“XX模式”,作为“典型”和“标杆”推广。一方面,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让他们迫不得已走捷径造“典型”。另一方面,上级政府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与基层政府急于谋求政绩的“上下合谋”也诱使基层政府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重金打造出“典型项目”“特色案例”“重点模式”,靠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来树典型、立标杆。因此,在打造基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改革压力型体制,转变考核方式并建立常态督查机制,少听汇报多考察、少看材料多走访。一方面,下达指标任务要充分考虑基层政府的实际情况,下达“跳起来够得着”的任务目标。另一方面,检查考核要精准。在对照标准查看资料台账、听取工作汇报的基础上,更要深入基层调研,多听听群众的评价和反馈,并重视结果运用。


最后,需发展公众参与。树典型、立标杆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应该充分重视基层的呼声、公众意愿、社会的反响。一方面,在树典型、立标杆时,多征求公众意见、多考虑公众感受、多注重公众看法,畅通渠道让公众充分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在考核中保证充分的公众参与。一个“典型”是真是假,是否造福一方,是否惠及当地老百姓,公众最有发言权,多以公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获不获益、喜不喜欢为检验尺子和标准,有助于遏制“速成典型”“盆景标杆”。


文章综合自人民论坛杂志1月上


原标题 | 立标杆岂能弄虚作假?如何治理基层政府树典型中的虚假之风


作者 |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授张紧跟


原文责编 | 赵橙涔


关注☞ 人民论坛网(微信公众号:rmltwz)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