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先生:按图索骥,还有一个成语跟它比较相近,就是“墨守陈(成)规”,这两个都对。如果攻击你的时候,就说你”墨守陈规”,“陈”就是陈旧的意思。墨守成规,就表示我立场坚定,不会更改的意思。一个成语是两个意思。
比如说你在这个位置上,整天就会干上班打点敲钟的事,别人很烦,你不会改个方式吗,你整天墨守陈规,陈腐的规矩,都陈化了、腐烂了。墨守成规,就是这规矩,明摆着放这儿了,你不办就不行。这个“墨”指的不是黑色,指的是墨家,墨子。墨子的武学以及战略、战术都是非常高超的人。
很多人对古代这些大师们了解比较少,古代称“子”的人都是全才,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金融的,文的,武的,上马骑射,长拳短打都会,不是拿个证件就通行天下了,统统都得会,才能称“子”。
比如孙武子,那是带兵打仗的人,也能写书。孙武子十三篇,可不止十三篇,原来是六十多篇,据传说《孙子兵法》是按照六十四卦写出来的,我没见过原文,原文已经没有了。到了三国的时候,伟大的军事家曹操先生,通过自己的实战经验之后,发现有很多东西用不上,于是他大刀阔斧裁成了二十几篇,后来因为历朝历代传简出现了丢失和错误,就剩十三篇半,等传到宋朝的时候几乎就是十三篇了。
你想想一个人能著书立说,古代的著书立说那可是言之无物、行之不远的,跟现在写论文可不一样。现在论文都有模板,那没什么看头儿,看一篇就等于看一个世界。过去在没有印刷之前,是一笔一笔抄出来的,那要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价值的书,是没有人愿意抄的。
后来发明了雕版印刷,再之后才发明了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虽然比手抄快了,但是造价极高,这个书有多少页就得刻多少版,刻完版之后再把书折起来,才能成册,非常麻烦,非常贵。所以没有价值的书就不会流传,所以有个成语叫“言之无物,行之不远”。古代的大师,可不是写两篇文章那么简单,一定是有巨大价值的。
子博先生讲《中国成语故事》往期内容
会说话有多么重要?
好日子是“想”出来的?
为什么会夫妻不和?
中国成语原来也有两个字的?
学历史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