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言什么人殊-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完人晏殊:做人圆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言什么人殊-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完人晏殊:做人圆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16 03:33:47
阅读:
最新资讯《言什么人殊-中国历史上极少见的完人晏殊:做人圆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气》主要内容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到: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后六十五岁病逝,仁宗亲往祭奠,极尽尊荣;在文学上,开创婉约派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之初祖”,实现仕途与文学双丰收。-言什么人殊,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小窗幽记》写到:执拗者福轻,而圆融之人其禄必厚。意思是性格执坳的人福分很轻,而性格圆融的人福气大。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也看到,性格直来直往,比较固执的人,容易得罪人,难以相处,福气轻薄;而性格圆融的人,和风细雨,左右逢源,容易成功。



两种性格比较,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拥有圆融的性格。但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变得圆融呢?其实一千多年前,晏殊用他五十多年精彩的从政经历,为我们诠释了圆融处世之道——人做好,事做对,话说美。


说起晏殊,有些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及这几句诗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想必没有人会不曾知道。



晏殊,江西人,生活在现代人都想穿越的朝代——北宋,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词人,还是宋真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曾官至宰相,有“太平宰相”之称。








圆融,在于人做好



老子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大丈夫行为处事秉性厚实之道,不要做浮华之事。厚道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底线。



晏殊正是以其诚实厚道的做人品质,赢得皇帝的赞赏和重用。



当年,十四岁的晏殊进京参加科考,可谓是天才少年。



在科考时,考场有来自全国各地顶尖的考生,但晏殊一点都不怯场,从容应答,落笔一气呵成,最终成绩名列前茅,被宋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并进入殿试面试。



在殿试时,宋真宗亲自作主考官主持面试。轮到晏殊,宋真宗一看,一个娃娃脸的少年竟然从容淡定地站在众人面前,让他很感兴趣。



宋真宗让大臣将题目拿给晏殊。晏殊看了题目后,发现是之前学习并解答过的。



晏殊心里想,这样直接做题,固然高分,但是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水平,像提前知道答案一样,与作弊无异。于是晏殊对宋真宗说,这题之前学习复习时做过,希望重新出一道题目。





晏殊此语一出,众人唏嘘不已,觉得他太傻太糊涂,得了便宜不偷着乐,还直接说透,把唾手可得的机会往外推。


而晏殊却一脸真诚,镇定自若地站在朝堂上,等待皇上赐题。


宋真宗觉得这娃娃少年很独特且老实厚道,也想看看他真实水平,于是命人立即重新出题。



晏殊再次拿到题后,略作思考,引经据典,借鉴历史,立足当下,远瞻未来,答辩言语引得满堂喝彩。



殿试过后,宋真宗认为晏殊有着诚实的品质,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于是赐他秘书省正事身份,并留他在秘阁读书深造。



晏殊从此踏入了仕途,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



晏殊在考场上的诚实厚道,表面上是傻行为,实际上展现了他做人的高贵品质,为自己建立了好形象,也赢得皇帝的赞赏与尊重。



做人诚实厚道,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在生活中,做人诚实厚道,看似吃得是亏,实际收获的是大福。












圆融,在于事做对



有人说,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



无疑,晏殊是一位精明的人,在大事面前总能把握好方位,把事情做对。



宋仁宗年幼即位,刘太后奉遗诏听政。朝廷上出现了大臣相互勾结,拉帮结派。每个派别的人都想控制政权。派系之间的斗争纷扰不断,危及到国家政权。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见太后,向太后奏事。两人竞相争宠,表现自己,希望能专擅朝政。


大家面对这种局面,都不敢出声。因没有人出来主导局面,导致少年皇帝和太后这对母子也无计可施,手足无措。



晏殊这时挺身而出,提出“太后垂帘听政”,太后垂着帘子接见他们,他们隔着帘子向太后说话,这样太后谁也看不到,无须争来争去。


此策略一出,宰相与框密的纷争马上停止,朝政局势一下子得到了稳定。虽然表面上是简单挂个帘子,但这代表皇权的回归。晏殊的提议,一下子叫醒了那些在权力纷争中,左摇右摆的人。混沌的局势,立马见晴朗。



晏殊在国家大事上精明,懂得辨是非,明形势。知道国家危难,正是需要有人站出来,为皇上和太后说话站队,为其他人做表率的时候,所以当仁不让,选择国之大义。



后来,太后因为稳定朝政有功,将晏殊提拔升官。晏殊在因为做对事,为他仕途再添色彩。



成大事者,懂得事做对。因为事做对,于己于人,都有好处,不仅能伸张正义,也能给自己的人生加分。












圆融,在于话说美



中国有句老话“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好的话语让人心暖,不好的话语让人心寒。



在官场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分门立派,有时候稍不注意,一句话得罪人,甚至得罪一个帮派或一个团体的,从而为自己在仕途上埋下障碍。



晏殊当然也深谙这官场的潜规则,懂得说话技巧的重要性。



宋朝初期太平安定,百姓富足,于是朝廷上下一派歌舞升平,百官仕人都忙着宴饮游乐。



由于晏殊没钱,只能待在家里勤奋读书,苦心钻研。



宋真宗知道晏殊的独特行为后,认为他勤读书,不喜游乐、品性好,遂让晏殊做太子老师。



晏殊感谢皇上的提拔,但也真心地说:“我不是不喜欢宴乐游玩,实在是家里没钱。”



晏殊此话,除了诚实道出实况外,也把自己与喜游乐的皇帝、百官放在同一阵营,拉近彼此关系,并澄清自己不是特立独行之人,也向大家表明以后有宴会也可以约我的态度。





晏殊在官场上说话,善用共情技巧,与同事关系融洽,对后辈学生,他也是设身处地为他们说话。



晏殊有位学生叫黎简,是晏殊的同乡。



一年夏天,晏殊回乡省亲,众多官员上门求见拜访,就不见黎简前来。晏殊侄子看着不满,对晏殊说:“黎简得到重用主要因为叔叔的提携,现在叔叔回家来,他竟然面都不来露一下,太过分了!”



晏殊听后笑笑说:“那是你不了解黎简了!黎简不来,是为了避嫌,若来会让人觉得我在拉帮结派,他是在为我着想。况且现在有蝗灾,他应该忙着应付这事呢。他现在把工作做好,不正是给我这老师添光吗?”



晏殊站在黎简的角度说话,解释黎简不来的想法,也表明更喜欢自己看重的人能在本职岗位上以出色的成绩给自己添光,从另一个角度说,马屁少拍,用工作成绩证明给世人看,自己没看错人。



晏殊待领导同事、待学生说话巧妙,让世人看到晏殊处事灵活变通的一面。



确实,谁人不喜欢听好话?话说得美,人人爱听,人人受用。



在官场上生存,会说话是一门学问,话说得美更是一门技术。因为话说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锦上添花,也可以功成顺达。






欧阳修曾评价晏殊说:“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欧阳修认为晏殊五十年平顺荣华,主要是因为他明哲保身。



然而,与其说晏殊明哲保身,不如说他在官场上深谙圆融处世的智慧。晏殊的处世智慧,都总结在他所写的《解厄鉴》中。他认为自己一生的顺遂和成就,并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掌握好为人处世之道。



正因为晏殊深谙处世之道。在仕途上,他少年得志,一路平顺,位及宰相,后六十五岁病逝,仁宗亲往祭奠,极尽尊荣;在文学上,开创婉约派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之初祖”,实现仕途与文学双丰收,在历史长河上是极少见的完人。


人生路上少有顺境,要想一帆风顺,没有秘决,只有像晏殊那样,做一个圆融的人,有好的心态,人做好,事做对,话说美,处处才能开出圆满之花!




*作者简介:再思,一个喜欢看古代文学、历史,追寻历史人物足迹的写作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