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里学习4-10岁孩子所需的基本常识
今天我要讲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故事,那就是“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可能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自欺欺人,不过,如果要跟孩子解释,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原为掩耳盗钟,它出自《吕氏春秋》——“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听一听我今天的这个故事,相信你跟孩子就会豁然开朗了。
话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范氏家族没落了。一天,一位小偷路过其宅子,发现了一口上好的黄铜钟,想把它偷走,可是钟太大了,无法带走,于是他找来斧子准备把钟敲碎。
敲钟就意味着会有巨响,这可怎么办呢?小偷想了一个法子,他用棉布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万事俱备,小偷开心地敲打着铜钟,却没想到巨大的声响引来了一大批的邻居。到最后,小偷也没弄明白,明明没声音啊,可是大伙儿怎么发现的呢?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隐藏着莫大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它往往会折射出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和道理,通过今天这个“掩耳盗铃”的故事,我希望孩子们既可以了解到这个成语真正的用法,也可以明白人生的真实意义——活出自我与真实,不要自欺欺人。
对了,还有两个点,希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第一点,带孩子去读一读“掩耳盗铃”的原文;第二点,可以一起找资料看看古代的黄铜钟到底长什么样。
一起来试听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