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们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抚养我们成人,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农村有句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的一孝我们大家都知道,那么另外的两个不孝指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句俗语来自《孟子离娄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只不过在农村流传的只有前两句而已。后世对于这句话有很多的解释,以东汉的赵岐在《十三经注》对孟子的这段话解释流传的比较广,他的解释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1、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这里说的是太过于听父母的话,有时候子女知道父母做错了,也会一味的顺着他们的意思,导致一步错,步步错。很多人认为孝顺就是听父母的话,可实际上,愚孝才是对父母的最大不孝。
2、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
本来是指本来家中本来就是贫困人家,父母又渐渐长了年岁,为人子女的却依旧不想着充实自己,不懂去谋得一官半职换来供养父母的俸禄,也是不孝顺的行为。
3、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这第三不孝的意思是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沿袭家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其中的第三种是人们最在意的。
那么民间流传的这种普遍解释对吗?其实关于这第三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说孟子的原意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这里的“无后”指的是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这孩子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
不过,虽然赵岐与孟子话的原意有些分歧,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教导我们要弘扬孝道精神,孝敬父母。关于这句俗语,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