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关于道德的句子-恒久的道德传承

关于道德的句子-恒久的道德传承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15 05:25:53
阅读:

—高县发展乡贤文化传诵家风家训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叶茜 来源:宜宾日报 日期:2015/7/21 10:16:55


闫村文化广场已成为百姓诵读家训的经常性场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您对这些古训熟悉吗?恐怕早已耳熟能详,这些教子中的古训因为道理深刻、脍炙人口而广为流传,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好的家风家训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很多历史上的家风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家庭、家族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在当今社会,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统一、一脉相承。


各家族晒家训“赛”家风。


家风与村风


七月的盛夏时节,这里盛产的水果自挂枝头,清晨农户们将个大汁多味甜的雪梨、李子从树上摘下,堆叠在进村拉货的车上,在细语和交付中,一年的辛劳有了回报。


这里的房屋窗明几净,这里的田间地头瓜果飘香,这里虽然地处山地,喀斯特地貌典型,土地贫瘠,虽然缺水,但处处呈现出安宁祥和的模样。


这里是高县四烈乡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叫闫村。


不管是喀斯特地貌也好,还是185户居民也好,又或者是全村区域面积仅为2.5平方公里也好,闫村与宜宾市多数山村一样,从外观上看并无奇特之处,直至走进村子,了解其精神所在,才知特别之一二。


墙上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对联上朗朗上口的道德语句一目了然,文化广场周围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宣传栏异常醒目。


“我们平常就是在这个广场举行诵读活动。”闫村党支部书记严智权告诉记者,自2013年开始,闫村已经举办大大小小多场诵读活动,当时,严智权到基层走村串户时,见到有老人拿着一本族谱教育子女。老人讲得仔细,后辈听得认真。 严智权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发现族谱中大有内容,比如教导人要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要守法等,字里行间满是正能量。


“这些族谱有传统文化,有群众根基,大家易于接受,为何不把它发扬光大?”严智权等人一商量,想到了把村民们聚在一起学习交流族谱家训的点子。


最初,闫村以开展村民代表会、小组会的形式,将部分村民聚在一起学习家风家训。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每逢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闫村择机开展家风家训诵读活动,全村大族小姓齐登场,纷纷亮出自己的家谱、家风、家训。


村两委召集乡贤和家族代表成立组委会,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工作,担当起党支部和群众间沟通的“桥梁”。各家族成员自愿参加活动,每次活动都是成百上千人,很多离家多年的族人都从外地赶回来,为自己家族增光添彩。


“活动定位为展示活动,不搞评比,不争输赢。”闫村党支部副书记曹云庆介绍道,村里家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自己的家风家训。张家觉得王家“勤俭为事”很好,回去就加上一句“勤俭持家”。


随着家风家训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一些家族开始加入才艺展示,结合家风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排相声、小品、歌舞、快板等节目,推出本家的“能人”,展示本家的荣耀。


不仅诵读家风家训,作为独特的历史图籍,家谱的编修也在闫村自成气候。


“严氏家谱一共就有16卷,记载了这个家族‘湖广填四川’时迁居而来的渊源,同时记载了严氏一族600多年、27代若干人等,名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在其中,家风家训就更不用说了,全部经过搜集整理,梳理在册,”严智权说道严家族谱,确道“家珍”,随时还能诵读一段。“严家祖上从湖北孝感迁居而来时就担任当地教谕,感觉我们这样的做法是沿袭了祖宗的责任。”


修家谱并不是一个轻松活,“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有时候还要雇人修编,”别人都问严家人为什么要修庞杂繁复的家谱,严智权告诉他们,这是为了一代又一代清晰的传承。


为了让传统文化发扬,闫村在村活动室办起了“国学堂”,由乡贤为族人讲家谱、授国学、教礼仪。村里知名的“土秀才”还进行了拓展,自编国学教材,利用寒暑假,免费为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孩子提供传统文化教育。为了将文化育人的活动推向深入,村两委利用晚间劳作之余,邀请道德模范、党员代表、文化带头人宣传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科技卫生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听身边人说家风、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民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入脑入心。


闫氏家风家训。


家风汇聚成了村风。


“通过诵读活动,村民们强化了文明和道德意识,在活动中他们也展示才艺、交流发展心得。”曹云庆说,依托良好的家风家训氛围,闫村大力开展“双评双带”活动,评产业示范户,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评和谐新风户,带领群众移风易俗。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励群众发展产业,去年全村栽种果树面积达1500亩,已投产500多亩,收入500余万元,今年又发展了150亩茵红李和脆桃,全村水果达1650亩。


如今的闫村,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美人和、业兴家美,“和、勤、福、美”已成为闫村的“新常态”。


践行价值观的县域“新常态”


闫村的“和、勤、福、美” 已成为闫村的“新常态”,而近年来,高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弘扬乡贤文化,修家谱、诵家训、评家风,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细胞”,有力地传承了中华文明,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了整个高县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新常态”。


修家谱


把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家谱,作为独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不仅追溯家族渊源,还记载着家训、族训,在群众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随着家谱热的升温,高县基层组织因势利导,精心指导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谱修编全过程。一是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标准。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修编家谱的衡量标准,不断丰富和完善家风家训内容,对契合核心价值观的就传承发扬,相悖的就予以修正。比如大窝镇王家古训“厚道为人,勤俭为事”就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庆符镇李家就把家训中“男女不共食,主仆不同宿”删除了。二是通过乡贤议事会介入,巧组织。编修家谱,属于家族内部事宜,不能太多行政干预。高县抓住乡贤这支家谱修编的主力军,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建了乡贤议事会,定期组织乡贤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率先垂范指导群众编修家谱。遍及全县285个村、31个社区的1000多名乡贤成为了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宣传员,他们以其独有的影响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发挥新家谱的正能量,重效果。目前,高县全县修谱家族有102家,涉及8万余人。102套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谱已成为了族内自我教化的生动教材。


诵家训


让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高县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村(社区)广泛开展家风家训诵读活动,大族小姓齐登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搭“舞台”。目前,全县已先后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修建村级文化广场87个,配备音响设备95套。对家风家训诵读活动搞得好的村(社区),优先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比如大窝镇大屋村去年获得了项目资金50万元兴建文体广场和活动室,15.8万元配套音响舞台设备,至今已举办8场大型文化活动。二是健全制度机制促“规范”。为确保家风家训诵读活动有序开展,各乡镇党委指导村(社区)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制度机制,对活动策划、组织形式、资金管理、安全保障等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诵读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有31个村(社区)先后举办了近100场次家风家训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受到群众普遍赞誉。三是强化宣传发动造“声势”。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即时传播平台,并综合运用宣传册、流动展板、公益广告、文化墙、LED显示屏等,在主要街道、人群密集区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家训和先进典型,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引导群众知家风、重家风、传家风。


评家风


促核心价值观用好用活用新


家风家训要“晒”出来才能显示良莠,要开展评比才有影响力,才能达到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效果,要融入生产生活的持续改善才能历久弥新,发扬光大。一是亮家风,助力家庭和美。高县基层组织引导各家各户总结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家风,并将家风展示出来,昭示他人,激励自己。庆岭乡文武村村民王进喜是一名保险经理人,因其待人忠诚,远近村民都信任他,保险业务发展很好,公司在他家专门设立了办事处。他在家门口挂出牌匾,上书家风:诚信待人。目前,该村已有33户像他一样亮出了家风。二是评家风,助力乡村治理。村(社区)两委将家风分出类别、制定标准、民主评议、及时表彰,以此助推乡村治理。四烈乡开展“双评双带”活动:评产业示范户,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评和谐新风户,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庆岭乡开展“星级农户”评选:“遵纪守法星”“勤劳致富星”“文化教育星”“团结互助星”“环境卫生星”。通过评选,促进了文明和谐、睦邻友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三是扬村风,助力经济发展。家风汇聚村风,村风汇聚民风。高县把村风建设纳入“农村精神文明亮点展示行动”这一新平台,将“三农”项目、资金打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倾斜村风优良的村(社区)。目前,已先后打造11个精神文明亮点示范村,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0801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835元;其中,羊田乡华丰村茶叶产值达2800余万元,人均收入14700元。


经验之潜移默化


记者曾经采访过市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当中,我们的部门感觉有些难度,不是否认我们的百姓价值观的偏差,而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似乎除了文字和图片,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媒介将价值观的精髓“植入”人心,而家风家训成为了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载体,家族这个群体将百姓凝聚在了一起,而家风家训所包含的传统道德、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统一,从而能在时间的长河里起到了潜移默化以及推陈出新的作用。纵观高县的做法,首先是因地制宜,从而“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必须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要与当地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无缝对接,以群众认同度高、喜闻乐见的形式入眼入耳入心,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群众长久的自觉行为。


其次是依托乡贤,“四两拨千斤”。乡贤,知书达礼,德高望重,在乡间有着强大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乡里贤者”、“身边好人”,以听得懂、接地气的语言来说教,以欲正人、先正己行动来感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起来要推动发展,从而“人心之所向”。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发展才能给群众带来更大的福利。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上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无往而不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要顺应广大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高县以基层村社为单位,大力发展乡贤文化,广泛开展家风家训诵读活动,引导群众在修编家谱、传承家训、弘扬家风的过程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一系列与核心价值观内涵统一的村规民俗、家风家训,从而能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指数提升。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