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流传于世,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他参禅悟理,后人尊他为“诗佛”。王维不仅以诗名闻名于世,并且精通绘画。我们常常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个评价最早来自于苏东坡。
苏轼在其《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引用王维《山中》一诗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中国画讲究写意,这不仅表现在画法笔法上,对于画的构思也如此。比如想要画一幅山中古寺图,你直接在山上画一座寺庙,就没有在山脚下画两个和尚有意境。那么,王维这首《山中》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
荆溪是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中的一条溪水。“红叶稀”点明了是深秋渐冬的季节,此时不仅“天寒”,溪水也渐少,所以露出了嶙嶙白石。这是整幅画中的一特写,我们仿佛能看到蜿蜒曲折的溪流,仿佛能听到那潺潺流淌的水声。
如果我们的视线沿着山脚下的溪水穿行而上,会发现这秦岭高大巍峨,虽然已是初冬季节,但却是满山的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下,那片片红叶倒显得格外抢眼。虽是凋零,萧瑟的象征,留给人们的却是对美好事物的珍重。
我们知道,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山越高,湿度越大,时常都沉浸在云雾缭绕中,所以即使不下雨,衣服也会湿,这是自然之理。另一方面,画中的翠色是那样的浓,浓的像是要溢出翠色的水分。所以,即使山中没有下雨,却产生了一种衣服湿了的错觉。这是在触觉、视觉、感觉的复杂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是一种心灵上的快感。
王维作为一个山中隐士,他对这种“空翠湿人衣”的自然现象想必是有所体验的,他又用画家写意的手法将它写入诗中,白石嶙嶙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组成的山中冬景,色彩鲜明,毫无萧瑟枯寂之感,富于诗情画意,深山幽景,空灵绝妙,真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与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表达意境相似的诗句有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