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分手诗句-唐诗三百首之离情别意

分手诗句-唐诗三百首之离情别意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0 19:51:48
阅读:

人生难免分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无情未必真豪杰。经过了分分合合,终于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离是人生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人生中一首难忘的歌。非诗不足以言志,诗是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记录思想、抒发感情的。当唐诗遇到离别,哪又会是怎样的一种诉说,怎样的一种情愫呢?看一看唐诗三百首里的离情别意吧,看完后总会有一种感慨在心头。



于易水送人一绝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胡应麟认为此诗“句格成就,渐入盛唐”,他所作的评价是公允的。七绝的“初唐标格”结句“多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此诗则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趣”,全是盛唐气象了。作者张说不仅是开元名相,也是促成文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宋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亦继往而开来。而此诗则又是七绝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赏析: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 “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王昌龄的这一名句不仅包蕴了”冰心”、”玉壶”、”心若怀冰”、”玉壶之德”等语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一二句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后两句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诗中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劳劳亭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诗人以亭为题,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立言高妙,运思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李白的后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此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诗中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赏析: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首联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此诗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送别之时,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出乎李白的意料。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潭水已“深千尺”,而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诗人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这是一首慷慨悲歌、出自肺腑、豪放健美的佳篇。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可见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诗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诗中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赏析:首句描写氛围,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 第二句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恋恋不舍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送人赴安西

唐·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赏析:诗人对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极为赞赏,又进一步饶有兴趣地设想友人戍守边疆一定会产生思乡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全诗充满爱国主义豪情。最后一句“无事莫经秋”,因为唐朝戍边将领往往拥兵自重,养敌蓄功,常将本可早日结束的战争一拖经年,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兵闻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见诗人淳朴的观念中,还饱含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此诗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赏析: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