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风俗成语-浅谈宋代的风俗政策及其作用

风俗成语-浅谈宋代的风俗政策及其作用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1 06:56:52
阅读:
导语:宋代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代发展取得的一切成果,更是被日本学者认为可同欧洲的文艺复兴"并驾齐驱",是十足的"东方文艺复兴时代"。

而说到风俗,风俗统治历来都对封建统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所说的"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对此,宋代的统治者更是深有体会,他们普遍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与风俗的善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司马光曾言:"窃以国家之治乱本于礼,而风俗之善恶系于习";大文豪苏轼也曾提到,"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


而自中唐以来,两百多年的权威失坠,道德沦陷和伦理崩坏,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人们对国家权威漠视、心中观念约束和自觉能力也减弱甚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有鉴于风俗的重要作用,宋初的统治者便试图通过各种措施来进行教化、移风易俗,以达到重塑美德、正风俗的目的,他们所谋划的治理良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统治集团以身作则。

由于人往往具有一种安于习俗,轻易不求变化的心理状态,风俗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所以,风俗的培养对统治者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朝廷者,四方之仪表也"。司马光在《上仁宗谨习》中也曾论证朝廷对风俗的重要作用,"上行下效谓之风,熏蒸渐渍谓之话,论胥萎靡谓之流,众心安定谓之俗";真宗也曾对大臣王钦若说:"古今风俗悉从上之所好"。鉴于此,皇帝就必须要谨习,然后"修儒术,隆教化,进笃厚,退浮华,使礼义兴行,风俗纯美",国家就可以"保万世无疆之休"了。


从文献记载来看,一些开明的帝王的确是以自己为榜样的。譬如宋太祖赵匡胤就对奢侈之风深恶痛绝:


"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饰,力亦可办。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易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养为章,使天下之人何仰哉?"


当然,赵匡胤自己也十分注意帝王的表率和模范作用,不事奢靡,而崇尚淳朴,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历史上记载,宋太祖自身的衣食住行所用器具都十分朴素,"乘舆服用,皆尚质素"。


对于孝友之道,统治者也身体力行。如宋太宗生病时,赵匡胤去看望弟弟,还亲自为他做艾灸,"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这个事迹流传到民间,留下了"灼艾分痛"的成语,为人称道。


当然,在风俗引导方面,大臣也必须做出表率,正所谓"大臣者,百僚之表,万民之视效也"倘若大臣欺君罔上、尸位素餐、轻奢极欲,势必会影响到基层官员自身的作风,这种风气进而蔓延到民众就会造成极恶劣的社会影响。只有严格规制官员的生活作风,才是正"风俗之要也"。


二、从首都做起,发挥京师的作用。

如王安石认为,"圣人之化,自近及远,由内及外,是以京师者,风俗之枢机也,四方之所,面内而依仿也。"首都的作用是从地域空间上来阐明的,本质上和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发挥一个中心对风俗的表率和引导作用。


三、"斥奢汰,革风俗",并以儒家礼制及法律制度加以约束。

统治者的以身作则固然能够起到引导风俗的作用,但民众毕竟都是思想意识自由的人,想要加强对风俗的规正,法律及制度的强制手段固然不可缺失。


在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奉行"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的信条。礼制正是通过对消费品的限定和等级分配来制约社会风尚的变迁,区别循礼和非礼。社会各阶层的成员,从生到死,从衣食住行到经济、文化、交际等生活上都必须受到身份等级的严格限定,"贵贱有等,长幼有差",尊贵卑贱是不能随便逾越的,违者罪为逾制或僭越,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统治者正是希望以这种无处不在的现实等级形成"贵贱不相逾"的生活方式,是千家万户相沿成习,一切按本分行事,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相比过去,宋代在风俗上的制度和政策都更加周密和严峻。政府对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如衣食、服饰、交通、婚姻、丧葬等方面都做了极其严格的法律和李治规定。而说到宋代程朱理学,其兴起虽是"三教合流"的结果,但与风俗的规制自然也是密不可分。宋代不少学者也认为,想矫正风俗,必须要用到法律手段,如高锡就曾提到,"制度举,则下无以僭上"


四、惩恶扬善,移风易俗。

即对统治者认为是良好的风加以提倡、弘扬,对他们认为是恶的风俗加以禁止。如对历代胜地明王及忠臣烈士,统治者都为他们建立祠堂,希望他们能对后人起到劝诫和榜样的作用。说到这,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关羽,"武圣"、"义绝"的称号绝非强加给他的溢美之词,而是将关羽视为忠义的化身,以教育民众养成忠君爱国信念的需要。


而对于鬼蛇神、淫祠、不着边际的巫术等则加以取缔,以免形成危害社会的不良之风,像江湖骗子这类人,在宋代是完全没有立足之地的。


总结与评价:

自秦汉起,统治集团就重视对民间风俗的引导,积极致力于风俗的一致化,他们一致认为,取消区域风俗的差异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反之,风俗的多样化将会瓦解王朝的统治。


同样的,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发挥统治者自身的表率以及首都的辐射作用,积极树立良风良俗,在整齐风俗、安定民心、稳定政权等方方面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反过来,宋初中央集权体制的加强和王朝政权的稳定与巩固,也为宋代风俗政策的顺利推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宋代的风俗政策对当时的风俗乃至后世的形成及演变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统治者大力推行的以孝正风俗的政策,不仅宋代民间社会形成了讲孝行孝的气氛,还大力推动了古代孝道文化的发展。


但是,由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部分风俗政策却难以真正贯彻执行,基层或偏远地区的风俗往往难以纠正。一些地方陋俗的势力太过强大,部分官员还深信巫术,庇护那些不良风气的始作俑者,甚至还从中牟利。


宋代风俗政策及思想对我们的意义,就在于其中精华部分的现代化。这对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培养新的社会公德,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相当有裨益的。


  • 参考文献资料:
  • 《宋史》
  • 《司马光奏议》
  • 《续资治通鉴长篇》
  • 《宋代风俗问题的若干研究》

文内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江暮云,愿同大家一起遥望远去的历史薄云互寄共识,原创不易,欢迎大家关注、评论交流!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