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丰碑读后感-「红色教育」再翻夹金山,又读《丰碑》文

丰碑读后感-「红色教育」再翻夹金山,又读《丰碑》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1-24 02:38:38
阅读: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当听说红军要过雪山时,群众纷纷摇着头对红军说 :“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他们把雪山称为“山神”,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神山不可怕,我们就是要和神仙比一比,看我们翻不翻得过去。我们红军就是要创造个奇迹!”


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红军战士翻雪山的全部装备就是身上的两身单衣、脚上的两双布袜子、一双草鞋,用来借力爬山的木棍,还有宝贵的几个辣椒。


来自南方衣着单薄的红军指战员,要越过这人迹罕至、禽兽无踪的雪山之巅,困难是可以想象的。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


6月12日,红军开始向夹金山进军。指战员们冒风雪、战严寒,手拉手,艰难地向前迈进,饿了就啃点干粮,渴了就抓把雪解渴,累了也不敢休息,因为一坐下来就有再也站不起来的危险。越往上爬,气温越低。红军身上穿的都是单衣,寒风吹在身上,冻得浑身哆嗦;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似的疼痛;特别是一双脚,长时间在冰雪里行走,草鞋浸湿后冻上了冰,硬邦邦的,磨得生疼,很多同志的脚被冰碴划破,鲜血直流。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发困难,讲话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冷得人连呼气都结了冰,手和嘴唇冻得发紫。有些人一步没踏稳,掉进冰河;有人坐下来想休息一下,就在原地冻僵了。在快接近山顶时,忽然天空乌云滚滚,刹那间,狂风大作,大雪夹杂着鸡蛋大的冰雹,没头没脑地向指战员们袭来,有的伤病员倒在雪地上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爬雪山,最困难的还是年老体弱的同志妇女、伤病员,以及肩扛物资的战士,特别是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朱德等年纪大的同志。徐特立当时已年近60岁,头发斑白,牙齿都脱落了,但他一如士兵,很少骑马。朱德虽然有一匹马,却让给了伤病员,自己背着粮食和战士一样爬山。有的女同志刚生过小孩,有的正在怀孕,爬起雪山来特别困难。为了不使战友们掉队,大家发扬阶级友爱精神,互相搀扶着,一步一停、一步一喘地向上攀登。中午,部队终于登上了山顶,高高的大雪山被红军指战员踩在了脚下!大家欢呼起来,欢呼声响彻冰山雪峰,在山谷间久久地回荡着。


6月17日早晨,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沿着前面部队走出的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顶攀登。把马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使用,并且说:“多有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走到半山,气候骤变,冰雹劈头打来。他拉着战士的手前进,同时嘱咐大家:“低着头走,不要往上看,也不要往山下看,千万不要撒开手!”一会儿,冰雹停止,但越近山顶空气就越稀薄,一些体力弱的战士一坐下去就再也没有起来。对坐在雪地里休息的戴天福说:你坐在这里非常危险的,来,我背着你走。警卫员吴吉清抢先把戴天福背起,在帮扶下走向山顶。


中央红军广大指战员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战胜风雪严寒和高山缺氧等重重险阻,终于征服了“神山”,跨过了第一座大雪山。


当然,红军能够翻过雪山,也离不开当地藏民的支持。山里6月的天气依然寒冷,藏民发现红军纪律严明,对他们的房屋、食物等财产秋毫无犯,就连房前屋后的干柴都没有拿走一根,而是从附近捡来柴草,在山路生火过夜,他们被红军秋毫无犯的举动所感动,试探性地与红军交流。听了红军的宣传后,当地藏民非常高兴,为战士们送去柴火、干粮等。有的藏民听说红军要翻越夹金山,甚至主动请缨为红军带路。在他们的建议下,战士们学会用布条等物遮住阳光,防止雪盲;学会在山里千万不能坐下来等翻山常识。


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又选择翻越夹金山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历史上有先例。早在公元1771年,清朝乾隆打金川时,夹金山就起过重要的军事作用。由于其它地方不宜进兵,尽管夹金山道路险恶,气候异常恶劣,阿贵将军带兵就是从硗碛经南坡翻越夹金山进军和运送粮草的。红军所走的路线就是阿贵将军当年所走的路线。


二是执行“泸定桥会议”决定。1935年5月30日,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首长到了泸定桥。5月31日,在泸定县城附近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泸定桥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去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三是更好地保留革命力量。为了尽快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胜利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翻过夹金山,最后到达陕北的红军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力量。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组建的八路军其主要骨干就是翻越夹金山的红一、四方面军。


四是便于加快行军速度。红军长征时期,宝兴、达维等雪山草地一线的人口比较少,宝兴大约18000余人,很多地方荒无人烟,驻扎的国民党军队也较少。红军翻越夹金山,可以避开人烟稠密区域,受到的干扰少、阻力小,便于快速行军北上,实现“抗日反蒋,自救救国”的目的。


《丰碑》


在长征中,在零下四十度的寒冬,有一位只穿衬衫的军需处长……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冻成了一只冰坨,狂风狼似地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病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楞了一楞,什么话也没说,朝那儿走去。风雪太大了。他的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灭。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了无数沉重而又坚定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新世纪的长征路,我们继续前进……


运营编辑 敦元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