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四书”中内容最多的一本,千百年来,学者必读。其中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等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书中拥有很多名言警句,出自《孟子》的成语,至少有个之多。
1.杯水车薪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孟子·告子上》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点评:水本来是可以克制火的,但是有一个量的问题,一杯水的量当然不能浇灭一车着火的柴草,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水克火的特性。孟子说“仁者无敌”,为什么仁者不能敌不仁者,也有一个量的问题。
2.不为已甚
解释: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处:《孟子·离娄下》 “仲尼不为已甚者。”
点评:孔子讲究中道、中和之道、中庸之道,即不过分,也无不足。好就说是好,坏就批评,并且分寸恰当。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解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不孝。
出处:《孟子·离娄上》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点评:不孝有三,是哪三不孝呢?不能事亲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无后为大是指没有后德不能被后人是所尊重 学习和效法。
“无后为大”,字面之意,以及世人普遍的理解是“没有子孙是最不孝之事”,读《孟子》原文,这不符合孟子原意。
4.不言而喻
解释: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出处:《孟子·尽心上》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点评:成语在流传过程中其意思实在是变迁得太大了,如果不去阅读原文及其上下文,很多时候失真太多。“不言而喻”这个成语流传的意思完全损失掉了孟子身上的能量。孟子原来的意思是:仁义礼智充斥于内心,不需经过言语,自然而然在四肢上呈现出来,这是有内而外流露和生发过程。
5.不虞之誉
解释:虞,料想;誉,称赞。没有意料到的赞扬。
出处:《孟子·离娄上》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出尔反尔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点评:孟子的愿意是说你有怎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后果,讲的是因果报应的问题。现在的意思演变成了之一个人反复无常,言而无信。
7.出类拔萃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点评:孟子用出类拔萃来形容孔子,并且是前无古人地出类拔萃。子贡评价孔子:“仲尼如日月,不可毁”。朱熹评价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8.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箪食壶浆
解释: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10.当务之急
解释:当:当前;务:应该做的事。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11.独善其身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出处:《孟子·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点评:独善其身、明哲保身,古时其实都是褒义词,发展到今天似乎变成了贬义词。身尚不能保全,身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其它?
12.反求诸己
解释: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点评:孟子说:“射箭不中靶心,不埋怨胜于自己者,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问题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孔子也有类似的说法“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以及后来王阳明龙场悟道时说的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外者误也”,其实差不多同一个意思。道理说出来简单,真正要悟透,也许需要一辈子。
1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解释:媒,男方的媒人;妁,女方的媒人。媒妁,婚姻介绍者(媒人)。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4.顾左右而言他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点评:孟子问齐宣王:“如果把妻子托付给朋友,自己出差几个月,回来发现自己的妻子在挨饿受冻,怎么办?”齐王说:“跟他断绝朋友关系。”孟子:“一位地方官员没有管理好地方,怎么办?”齐王说:“炒掉他。”孟子层层递进:“一位国君没有治理好国家,怎么办?”齐王这次不回答孟子了,跟身旁左右的侍从扯开话题去了。
15.寡不敌众
解释: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形容在战争中敌对双方的(人员)实力悬殊太大(孤军奋战不可以力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
16.好为人师
解释: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
出处:《孟子·离娄下》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7.何出此言
解释: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出处:《孟子·离娄上》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18.君子远庖厨
解释:君子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凡有血气的东西不亲手去杀它们。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点评:这本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不要胡乱杀生害生,后来成为了某些男人不愿意下厨的借口。
19.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本或迷信书本。
出处:《孟子·尽心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点评:孟子说的“书”原意是指《尚书》。
21.解民倒悬
解释:解,解救;倒悬,人被倒挂,比喻处境困难、危急。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2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孟子强调君王要与民同忧同乐。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点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孟子思想的传承和发扬。
23.乱臣贼子
解释:乱臣,叛乱之臣;贼子,忤逆之子。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俱。”
24.明察秋毫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有敏锐的洞察能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25.茅塞顿开
解释:茅:茅草;塞:堵塞;顿:顿时,立刻;开:开通,通顺。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豁然开朗,突然理解、领悟了某种道理,解开了心中的疑问。。
出处:《孟子·尽心下》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26.却之不恭
解释: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孟子·万章下》 “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27.仁民爱物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
出处:《孟子·尽心上》 “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28.水深火热
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像水那样越来越深,像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29.事半功倍
解释: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功效大。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事情比别人用时少,却比别人收获多。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30.舍我其谁
解释:舍,除了。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1.舍生取义
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处:《孟子·尽心下》 “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33.五十步笑百步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为富不仁
解释: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35.挟泰山以超北海
解释:挟,挟持,夹着;超,超越,跨过。夹着太山(泰山)跨越北海(渤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36.心悦诚服
解释:悦,愉快,高兴;诚,诚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点评:以武力让他人慑服,他人并非真心服从,只不过是力量不足以反抗而已;以德行让他人信服,他人才是心悦诚服。孟子是劝人行仁。
37.习焉不察
解释: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8.先知先觉
解释:知,认识;觉,觉悟。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早的人。
出处:《孟子·万章下》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39.引领而望
解释:引,伸长。领,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40.一暴十寒
解释: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1.缘木求鱼
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42.夜以继日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出处:《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43.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孟子·尽心下》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44.以邻为壑
解释:壑:本意为沟壑,这里指扩大受水处。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出处:《孟子·告子下》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45.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46.知人论世
解释: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处:《孟子·万章下》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47.自暴自弃
解释: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
出处:《孟子·离娄上》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8.左右逢源
解释: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出处:《孟子·离娄下》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49.自怨自艾(yì)
解释: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出处:《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
50.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集中精神,一心一意,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
出处:《孟子·告子上》 “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