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想做一团火,但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我是在网上看见这句话的,看到它的时候,有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这句话,真是很好地反映了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就是这样,他用其深邃的思想,探视人类世界中最黑暗、最诡秘的那个角落,他想用文字,将他观察到、体会到的一切反映出来。他想把自己变成一团熊熊的烈火,照亮整个的黑暗世界,然而,他笔下的那些荒诞的故事,却像一块苦寒之地的千年寒冰,将一切人生悲剧都冻结在里面。是的,那就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透过它,人们可以看到一切的不可预料、不可逃避、不能预防的人生悲剧。
带着这样的感慨,我重读了卡夫卡的名作《变形记》。《变形记》是卡夫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他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用奇诡的语句,将一个怪诞得不可置信的故事,娓娓道来,他是那样从容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将自己在黑暗的社会中所体悟到的残酷的真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然而,所有看故事的人,却承受不了那种内心的震撼,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心,越读越冷,仿佛结上了一层冰壳。读着读着,他们又会觉得,他们陷入了一片黑暗的世界,在那一片黑暗中,唯一的亮点,是一只洞悉一切的慧眼,那只眼睛,如此聪慧,却又如此冷漠,它凝视着黑暗,也窥探着读者的心,那是卡夫卡的眼睛。
弗朗茨 · 卡夫卡的蜡的蜡像馆中人物在布拉格
这个像寓言一般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变成了一只甲虫的故事。一天,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既惊慌,又忧郁。然而,他此时还并没有丧失自己的本性,他依然还担心着自己的家人。格里高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他甚至比一只真正的甲虫更无足轻重。然而,就是这个微不足道的人,他却勉力支撑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他拼命地干活,对父母孝顺,对妹妹和蔼,在公司认真工作。就算他变成甲虫之后,他还是依然为父亲的债务而操心,还眷恋着家人,就算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他还是会为了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爬回卧室。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可悲而又可敬的人,却遭到了所有人的抛弃。
首先抛弃格里高尔,把他投入那个黑暗深渊的,是谁?是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吗?或许是吧,因为,毕竟把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就是造物主。可是其实,在这个时候,造物主还并没有完全抛弃格里高尔,虽然它将其置于黑暗的深渊,却同时也垂下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是的,那就是家人和朋友的关怀,只要有那关切还存在的话,格里高尔就还有救。
可是,格里高尔却最终还是被世人遗忘了,如果忘记他的仅仅是那些不相关的路人甲乙丙丁,那么,还能让人忍受,就算是所有同事、朋友都把他忘了,也还能容忍,而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连他所有的亲人都将他彻底抛弃了。
他的家人们,从一开始对他惊慌、同情,渐渐转变为憎恨、厌恶,他们开始认为格里高尔是累赘,到最后,他们竟然一心只想着要“把他弄走”。
一只苹果扔到了格里高尔的背上,把他打伤,却没有一个亲人想到把那只苹果从他的背上弄走,最后,任凭苹果在他的背上腐烂。在这个时候,格里高尔彻底地被自己的亲人抛弃了,可以说,是他的亲人们,亲手将他丢进了冰冷漆黑的深渊。
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他还以各种方式存活在世间,比如,他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最后一个人记得他、念着他,那么,他便不会真正死去。这就叫做永垂不朽。然而,格里高尔呢,他是可悲的,在他的躯体还没有死去的时候,他的灵魂已经死亡了,因为,已经没有人记得他,没有人关心他了。
其实,格里高尔很想询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但是没有人回答他,因为,他的生死,已经没有人关心了。所以,他得不到答案,世间的热闹,他人的笑声,依然在他耳边环绕,可他眼中所见的,却都只是冷漠的目光。
那些尚未变成甲虫的人类,内心冷漠,他们整日匆忙,却又一无所获,他们甚至相互怨恨,相互猜忌,相互背叛。或许,格里高尔已经知道,他们迟早也会和自己一样的,变成甲虫,彻底地变形。因为,整个世界已经失去温情,人类变得厌恶自己的生命,世界变得极度寒冷,而人心更冷,所有人都已经变形,不再是人类的躯体。
卡特彼勒的蝴蝶 macrothlacia rubi 的特写
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告诉我们的故事,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孤独感和陌生感,人类,这种有语言、有思维的高级动物,却连彼此之间的沟通都难以实现。
虽然格里高尔有人的思维,但是虫的外形却使他逐渐异化,最终被世界抛弃。然而,被异化的,难道就真的只有格里高尔一个吗?不,被异化的绝对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全体人类。只可惜,这个秘密没有人发现,除了卡夫卡。卡夫卡发现了这个秘密,所以他想用自己的笔将这一切展现出来,以警示人类,只可惜,那黑暗的力量太强大,所以,卡夫卡自己也一生只能与恶、与冷漠、与丑陋为伴。虽然,他笔下的世界都是真实的,然而,人们却坚持认为那是荒诞小说,因为,真实的世界,太残忍,残忍得让人类不敢相信,而只能认为它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