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哀悼造句-面对丧失,请尽情的哀悼!

哀悼造句-面对丧失,请尽情的哀悼!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5 05:39:23
阅读:

北京双胞胎8岁俩女孩随妈妈去青岛游玩双双失踪,最终遇难的消息让所有关心着这对小女孩的人们心痛不已。


当想到她们的妈妈生育双胞胎的喜悦,抚育双胞胎的艰难,再看看照片中两个女孩花朵一样的笑脸,想想她们的妈妈此刻该有多么的悲痛,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也忍不住心酸落泪。


身为局外人,我们伤心难过一下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这位妈妈而言,她后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父母高寿而逝,自己平安终老,与爱人相伴离世,子女床前送终,这种我们想象中自然又正常的人生,其实恰恰是无比幸运才能达成的。


幼年丧母,中年丧夫,晚年丧子,这些听起来都像别人家的故事的情况,才是生活的真相。


从我们离开那个天堂般的母体开始,到每一个回不去的昨天,无论你是否记得,是否在意,我们的生活,确实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甚至可以说是经历着,丧失。


亲人的意外离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丧失。但是你会发现,同样是创伤性事件,却不是每个人都会留下创伤。


面对孩子的离世,既有像祥林嫂那样痛苦到接近疯癫的母亲,也有像杨绛那样经历了悲痛后又用文字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母亲。


为什么?这就是这篇文章我想说的主题,面对丧失时,哀悼的巨大力量。




有人会说,哀悼谁不知道呀,面临丧失,悲伤难过是必然的吧!


其实不然。


悲伤也好,难过也罢,这都是一种情绪体验。而哀悼不同,哀悼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处理消化丧失和悲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修通丧失后的分离。


哀悼的过程有四个阶段。


首先是否认。在得知亲人意外离世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真的。之后我们会处于精神休克状态,我们会觉得这是一场恶梦,只要醒来,一切都没有发生。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是保护心理健康的正常反应。


其次是情感爆发。不得已接受现实后,我们会出现大量的情绪:痛苦,愤怒,恨,无能感,被抛弃感,内疚感等等,于是我们会悲伤,会哭泣,会喊叫,甚至出现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再次是寻找与分离。在这一阶段,我们会不断去寻找逝者的痕迹,并在注定失败的过程中,慢慢体验着分离。这时大量爆发的情感逐步消退,悲伤成为主导情绪。


最后是与世界建立新关系的阶段。丧失意味着旧关系的断裂,当我们能够接受现实,并将丧失整合到当下的生活中,我们将与逝者建立起新的联结,并将这种联结创造性的引入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


至此,哀悼完成,我们也将从悲伤的情绪中慢慢走出来,开始更有意义的新生活。




然而在哀悼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停滞与僵化,都可能导致抑郁甚至更严重的精神疾病。


在我们的传统中,有很多种仪式性的程序来确保我们完成哀悼,比如葬礼,再比如祭祖。遗憾的是,这些仪式鲜有针对子女的。毕竟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儿女先于父母离世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作为长辈也不需要对他们表示哀悼。


但其实,子女的离开对母亲的创伤更大,哪怕是未出世的子女。


我当年在妇产科做心理测评时,对一个准妈妈的故事印象颇深。她当时怀孕4个半月,因为胎儿查出脑部畸形不得不引产。


你可能不知道,产后情绪不稳定是极易引发大出血的,所以为了不引起产妇的情绪波动,妇产科医生助产士一般都不会让这类引产的产妇去看自己那已经死去的婴儿。


其实就连身为亲朋好友的我们,也很少会给这样的准妈妈们一个哀悼的空间与时间。


你可能会劝她们:


“别难过了,你还会有健康的孩子的。”


在她们哭泣的时候,你可能会说:


“别哭了,月子里哭对眼睛不好。”


你甚至可能不愿意听这些悲伤的故事,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


在哀悼的过程中,情感被压抑、没有稳定的支持关系,这些都是很常见的哀悼失败的原因。就连新闻中这对双胞胎的妈妈,也很有可能也会被强烈的内疚与自责堵住她情感爆发的出口,陷入哀悼的僵局。


然而这位准妈妈没有接受医生的安排。接生医生告诉我们,这个准妈妈在引产前就要求生产后要看看自己的孩子,产后医生见她情绪比较稳定,才答应了她的要求。


当时她抱着那个小婴儿,絮絮的说了很多话,最后吻了这个孩子,才还给了医生。


我在听闻这个故事的时候,一方面为她的勇气赞叹,一方面也为她感到庆幸。这段好好告别的记忆,会给她将来的哀悼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这个不断经历丧失的人生路上,学会哀悼,充分哀悼,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走下去。最后请记住,在这个特别的过程中,如果你走不出来,还有心理咨询师可以陪你一起走。






END






何池荫的心理课堂


一个爱讲故事的心理咨询师。听听不同的人生故事,学学换个角度看待自身。长按二维码关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