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变不成语-这个成语一直到近代都是褒义,因“差”多音字的缘故,成了贬义,你猜到是那个了吗?

变不成语-这个成语一直到近代都是褒义,因“差”多音字的缘故,成了贬义,你猜到是那个了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06 08:22:35
阅读:

答案是“差强人意”,这个成语,最早是源于刘秀评价吴汉,吴汉是东汉开国名将、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话说这个名字还真有意思,刘秀建立东汉的功臣名字叫“吴(无)汉”。和后文的皇帝喊手下大将“李万岁”可以一比。



汉光武帝刘秀的立国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有一次征战不利,手下不少将领都惶恐不安,失去斗志,有畏敌情绪。据《后汉书·吴汉传》描述:“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为帅者,需知己知彼,刘秀知道这个情况,他派侍从打探时任大司马的吴汉在做什么。侍从回来答复说大司马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于是感叹说:“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引王幼学之说后亦加按语云:“然则‘差强人意’云者,乃‘甚强人意’之谓,非‘稍强人意’之谓也。”也就是说,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


因此,差强人意最初是褒义,“差”是“甚”“更”的意思:比其他人更强,更好的意思。


到了西魏、北周,这成语还是褒义,《周书·李远传》远曰:“......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太祖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强人意。”


李远,字万岁,北周宇文泰部下,有一次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请求举州归降,宇文泰认为仲密所据辽远,不好接应。李远自告奋勇,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出其不意,宇文泰很赞赏,认为他的意见比其他人的都更好。李远的这个字,我估计自他之后应该没人敢取了吧,尤其在清朝,这是找死,还要全族一起死。



到了清朝,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差强人意,谁知偏偏把他丢了,你说可恨不可恨呢!”


到了近代,茅盾在《蚀·幻灭》中这样写道:“这是听了李克的劝告,而她自己对于这第三次工作也找出了差强人意的两点:第一是该会职员的生活费一律平等,第二是该会有事在办,并不是点缀品。”


李大钊《新纪元》写到:“ 欧洲几个先觉,在那里大声疾呼,要求人民的平和……要欧洲联邦,做世界联邦的基础。这都是差强人意的消息。”


这里都是甚如人意,更合人意的意思,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为什么在现在成了贬义词,意思是一件事情有很多不足,只能勉强令人接受。究其原因,或许和“差”的读音有关,“差强人意”中的“差”,应该读“chā”,稍微、较、尚之意。当“差”作不好、不够标准之意时读作chà。


“chā强人意”读成“chà强人意”,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后,就成了贬义的成语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