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信如晤》 [英]肖恩·亚瑟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资料图片
夏丽柠
书信的历史,我国自古有之。殷墟出土的甲骨片里就有由边境传至京都的“边报”。从竹简到纸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都有信笺传递痕迹。唐代著名的美女诗人薛涛为了写诗方便,还发明了“薛涛笺”的笺纸,后来被逐渐用作信纸。
书信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承担着必不可少的角色,以谦恭的、富有感情及时代色彩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每个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式的命题写信经历。谁知,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书信被逐渐冷落。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
为了挽救“有温度的交流”的颓势,英国人肖恩·亚瑟成立了“见信如晤”,一家收集信件的网站。正如他在《见信如晤》的引言里所说:“建立这家网站的初衷就是,把值得更多人读到的信展示出来,这些五花八门的信件让我再怎么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都不为过,你们也很快会爱上这些信的。”
的确,本书有选择地收录了124封信,它们足够令你我大开眼界的!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写给美国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的有关“私人滴面烤饼配方”的食谱分享信;有查尔斯·狄更斯写给《泰晤士报》的公开信:“我写信给您,并非意图讨论死刑这个抽象问题……我只是希望从这次可怕的经历中,吸取一些大众有益的教训。”恕我无法一一列举书中的信件,尽管它们都是那么的有趣。
可是,读者们完全想不到,写信写得最棒的是那些小朋友,稚嫩的情感与天成的勇气浑然一体。1956年,12岁的美国小男孩吉姆便写了封信给著名建筑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竟然要求为小狗埃迪设计一座狗窝。谁知赖特先生居然回信了,并约定好年底再联系。第二年,狗窝设计图如期而至。不久,小狗埃迪住进了自己的“豪宅”。一封勇敢的求助信,在小吉姆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信,是一个窗口,让外面的光照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