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课之前,
我只知道花很美,却很少认真观察根茎叶的姿态;
我甚至也知道在设计中要保证原植物的自然形态,
却不知道如何抹掉其中人为的痕迹;
我潜意识里认定
艺术家都是爱创作,设计师才懂客户,
却不知道创作其实本身就可以拿来用于商业。”
我拿一位学生对丹羽英之老师的感受作为文章开头,试图一上来就给予看客以重击与“观念化的转变”,因为《丹羽英之现代商业花艺艺术》这门课的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重组的视角的转变。
削减到本质,重新定义植物的生命力
光从上方打下来,又从地面反上去。利用一根根水葱的不同渐变颜色去确定它在花艺装置上的位置,利用挂绳些微的高低错落和花艺装置的位置调整,让这些植物重新被冠以生命力而“打散重组”后陈列在中赫艺术空间,这就是这期1709丹羽英之花艺班同学的结业作品。
削减到本质,但没有剥离植物本身的韵,保持干净纯洁但不剥夺生命力……你会发现这可能就是丹羽英之所有花艺作品的共同点:朴素、谦逊,又有生命力。
“这个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如果我们要装饰这样的空间,当你进入这个作品世界里去看,那么无论哪儿个角度它都有独特的魅力,这就是空间最有趣的地方。通过这个作品的世界,你的情绪会被它带动,它的线条、它的颜色、它的光感等等,会让你意识到一个作品能带给人什么样的魅力。”
丹羽英之老师每一句话似乎都在提醒的一个概念:每株植物本身都含有自然界的符号,有着自己生命信号,仔细观察和感受自然的画面,通过植物本身,让第三方也能够感受到阳光和风的存在,或者更纯粹的说,去感受植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一切。
他像珍惜生命一样去尊重植物,哪怕是枝叶,因此,植物才会回赠给他无与伦比的美。
“这次作品是我对自己一个突破,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这样大型的花艺作品。”
“我做这个作品的时候一直在打退堂鼓,我不觉得自己能坚持下来,但最后我完成了。其实我觉得这个课对于我来说不止是技法的提升,更多的是让我综合的能力得到了一种升华。我这7天近距离的接触老师,深深的知道什么叫大师,老师每颗花每颗草的严谨,让我非常敬佩。”
“我之前就是一个花器插满了花,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表现形式,上完老师的课程,我好像打开了另一扇窗,这可能是我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种种感言,是对丹羽英之老师的认可,更多的也是对这样的一种花艺表现形式的认可。而后者往往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因为它象征着更多人开始接受花艺作品多样性的可能。
侘寂(Wabi-sabi)——一种精炼、枯高的极致手艺的表现
谈到丹羽英之,谈到目前他的艺术理念,让我不由自主的与日本的侘寂精神产生联想。
Wabi-sabi是由wabi与sabi两个字所结合而成的复合字。像wabi是一种与茶道相关的美学意识,如同久松真一所提出七种茶道精神的器物美学:“不均衡、俭朴、枯高、幽玄、脱俗与静寂”,反映了wabi所要传达减退美学的素朴风格。
而sabi则是具有自然观的美学意识,也就是对永恒性的质疑,因此sabi可以说是短暂性的瞬间之美,像樱花般短暂绽放又随即凋谢,就是sabi之美的价值所在。
每个人聊起侘寂精神更多的是夸大它裸露、残缺的部分,但我更愿意去聊这种精神背后极致的手艺表现,更甚者是一种对细节处的坚持。
“重视自然、微妙不显、开放性、有弹性、季节性、天然与手工打造”等七个关键字是可以呼应Wabi-sabi的精神的。
因为对于细微处所处理的无微不至,会让感受者产生一种敬重、敬畏而衍生的“爱着”,所以日本许多手作的物件,除了造型与功能之外,也多了其他文化所少有的灵魂,而灵魂除了是从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万物有灵论而来,更甚者是艺术者本人在制作时所赋予的技艺,或者可以说是艺术家在制作物件时与材质互动下,所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
每个学生几乎都在反映一个相同的意思,他们在制作花艺的时候,丹羽英之会时刻提醒,花艺设计不是孤芳自赏,你要学会串联从植物,到空间,到设计艺术,再到情感表达,最后是花艺师本身的关系。
他甚至会要求你时刻保持桌面清洁,用一下午的时间观察植物,然后再将一根根的水葱铺满花器,或者用作品描绘出带有风、阳光或河流的植物特点等等。
“如果我是初级的细致,那么丹羽老师就是高级的细致,我一直在想老师是如何通过植物寻找花艺本身的突破,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找到自己的方向。最后一天做这样的作品的时候,真的很枯燥,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投入在一个花艺作品了,这次的操作让我可以真正静下来好好地反省自己,我之后也会像丹羽英之老师一样把花艺做到更极致,重新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