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法国当地时间16日凌晨4:00左右,巴黎消防部门发言人称“火势得到控制”,并且已经“部分扑灭”。
路易七世统治法国时,中世纪城市巴黎的人口数量和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崛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为了彰显巴黎的城市地位,路易七世于1160年命令当地主教在一座罗马时期教堂废墟上开始修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在17和18世纪进行了重大修复和增建,增加了现在的石雕和彩绘玻璃。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座教堂。
巴黎圣母院历经几百年,躲过了各种炮火,在时光的洗礼下一直熠熠生辉。
《爱在日落黄昏前》,杰西和瑟琳坐在游船上,远眺巴黎圣母院时说:“你不得不想到,有一天巴黎圣母院也会消失。”没想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竟目睹了巴黎圣母院的消失。
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这是整个法国、整个法兰西民族和全体天主教徒的灾难。”
巴黎圣母院文物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费希尔表示,大火使巴黎圣母院受到了重创,重建圣母院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巴黎圣母院屋顶为木制结构,框架主要以橡木为原料,其中一些历史十分悠久,用的是1160至1170年砍下的大树,这也是巴黎圣母院结构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
对于这场大火而言,巴黎圣母院的木制框架无疑是最好的“燃料”,使大火熊熊燃烧。大火最后致使巴黎圣母院顶部的塔尖倒塌,还好双塔主体结构得以保存。
还记得维克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吗?法国大革命期间,巴黎圣母院曾遭亵渎和毁坏,1831年维克多·雨果出版了小说《巴黎圣母院》。 讲述了1482年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与吉普赛姑娘埃斯梅拉达之间奇特的爱情故事,使巴黎圣母院这座教堂重回公众的视线。
许多人都希望修缮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这也引起了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现如今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就是那次修缮完毕后的模样。
《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在今天还是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这部小说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雨果把善恶美丑做了鲜明的对比。但这种对照却不是按传统的方式将美与善、丑与恶分别集中在两类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回避丑怪的一面,而是让他们互相交错:外表美好的,其内心未必善良;外表丑陋的,其内心未必不美,未必不善。
巴黎圣母院,在它存在的八百多年中,以其不朽的智慧,默默注视着滚滚河水、芸芸众生,曾经是多少人间悲剧、人间喜剧的见证!在雨果的这部小说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气息,庇护爱斯美腊达、证实克洛德的罪行、悲叹众路好汉尝试打击黑暗统治而英勇献身的壮举,以及 惊赞卡西莫多这“渺不足道的微粒尘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刽子手踩在脚下的侠义行为。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去感受巴黎圣母院的壮丽,那就读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吧,从文字里感受它的威严与美丽。
(图文来自网络。仅分享,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