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霸气诗词-“心底无私天地宽”——15首大气磅礴的豪迈诗词!

霸气诗词-“心底无私天地宽”——15首大气磅礴的豪迈诗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18 13:18:24
阅读:

“心底无私天地宽”——15首大气磅礴的豪迈诗词


《涉江》 ——【战国】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楚顷襄王九年(公元前290年)左右,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一带,政治理想屡屡破灭,生活环境困顿不堪,但诗人乐观豁达的豪迈气概却与日俱增。矛盾无处不在,可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己的抱负与坚持,对现实的困境与政治上的不得志几乎忽略不提。瑰丽的字句、华美的辞藻、夸张的比拟、聛睨一切的气概让此诗历经数千年的风雨依然可以感觉到一位坚毅不屈的老人向我们迎面走来。


大风歌 ——【西汉】 刘邦


大风起兮风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十二年(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在其故乡大宴宾客,酒酣耳热之际,汉高祖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全诗共三句,由过去而现在而将来,浑然一体。语言质朴,风格雄劲。前二句写天下平定,后一句写渴望求得猛士守御四方。整首诗凝聚着作者对帝业和故土的感情,表达了刘邦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慨。


龟虽寿——【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公元208年,曹操当时已经五十三岁了,正是刚刚消灭了袁绍残部,南下征讨荆、吴之际。曹操回顾自己纵横沙场的一生,步入耄耋之年的他此刻无限感慨,用年迈的千里马自比,表达了自己依旧渴望驰骋千里、大展宏图的雄情壮志!这首雄浑豪迈的诗也因此成为了曹操最壮志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可及!诗中 “ 老骥伏枥 ”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抒发了诗人不甘衰、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全诗遣词用句朴素无奇却又蕴意深刻,虽委婉深沉却又慷慨雄浑,展现出了诗人的那种不服输、不认命的一种乐观精神,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己的论证思想的进一步补充。


咏怀——[魏晋] 阮籍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原,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210-263)三国魏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咏怀·炎光延万里》抒发了诗人欲建功立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诗人认为只有功名和事业才能摆脱人生的荣枯,只有忠义和气节才能流清名于千古,从根本上超越生命之短暂。当时之际,天下变故如潮涨潮落,寻常而又频繁,浓郁的忧患意识充斥着整个有良知的知识界,个人的忧患通过诗词的表达上升到对家国、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担心,这种情绪到了极致在诗词中的表现就是一种浮夸、一种豪迈,通过对个人能力期望被无限放大的向往,来藐视现实中的困难。现实世界的无力感与理想世界里的绝对操控感形成鲜明的对比,互为矛盾,亦互为表里。


《侠客行》 —— 唐朝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创作此诗。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 “高冠佩雄剑”, 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兼备于一身”的典范。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诗人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诗作者通过对侠客形象及行为的夸张描述,展现了世人心中侠客高深莫测的武功,带出了诗人对侠客的倾慕,从而产生了作者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当然,如果仅仅落入对个人英雄主义的礼赞,那李白也不会成就为李白,诗人通过对侠客精神的推崇渲染,实际上是要求自己、要求社会对“救人之难不求回报精神”的追求,是希望当时社会精英阶层形成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的高尚人格的高度概括。


《不第后赋菊》—— 唐朝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但鉴于历史上对农民起义领袖的综合评价,一代枭雄之霸气有余,大气则不足,即便如此,此诗仍不失为大气磅礴的帝王诗词之一。


《献钱尚父》———— 晚唐 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今浙江兰溪)人,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此诗为求晋见吴越王钱鏐所作,在格局上落了下乘,有拍马溜须之嫌。传闻钱鏐一见此诗,大加叹赏,但仍嫌“一剑霜寒十四州”一句不够气势,没法体现他的远大志向,让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考虑见他。贯休听说后吟诗四句回他,吟罢飘然入蜀,杳无音讯。当代名满天下的武侠小说作家古龙曾在《三少爷的剑》中形容谢晓峰“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就是借鉴了此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此首词创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所写。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毋须多言,公认的大气磅礴!


《题八咏楼》 ——南宋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 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此诗为南渡之后所作,诗中李清照用典精准,借八咏楼、十四州两个典故。除了对古人沈约和贯休进行歌颂,更是对割地赔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讽刺。李清照在诗中极大的抒发了她心忧国事,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哀叹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是流传很广的名句。


《满江红·怒发冲冠》——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此词作于绍兴四年(1134)岳飞克复襄阳六郡晋升清远军节度使之后。此词上阙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阙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无题》—— 南宋 陆九渊


昂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自狂到了极致的诗,,诗境又极为孤高,前两句用自己轻轻一勾就能攀上“南斗”和“北辰”以暗喻自己心灵之“高大”、充斥整个宇宙,这句诗极得心学之理趣,我心即宇宙。随后写抬头看天外,再也找不到自己这样的人了,顿时诗境便刻画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寂感,望着无尽空虚的“天外”,“这人”又显得如此渺小。整首诗充满了张力,刻画出一位在星空下独醉的哲人形象。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首》—— 清朝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创作的一组诗集,发表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是龚自珍一生思想的精华。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国殇》 —— 民国 张洪涛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耻岂待儿孙平。


愿领十万虎狼旅,


越马杨刀灭东京。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中华民国国民党蒋委员长在演讲中提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这样的话,吉鸿昌亦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绝命诗,那是个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代,太多太多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这首诗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创作而成,当真是霸气威武,慷慨激昂,表现出无限的爱国热情,让人感同身受。1944年9月1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知识青年从军歌》由此诞生——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沁园春·雪》—— 当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赠曾志》—— 当代 陶铸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首诗是陶铸与1969年写的,当时他正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以及文化大革命调研小组的主任。但仍然无法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波及,在这年10月,林彪下达一号通令,陶铸押往合肥,被迫与爱人曾志分离。到达合肥,陶铸即被送至监狱,在监狱度过43天之后,陶铸在合肥去世。这首诗正是狱中所写,诗中既有面对爱人分离的不舍与悲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深处困境时面对冤屈、不公、苦难的坦然,表现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死看淡、一切为公的豪迈气概。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