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影视剧中,项羽总是被塑造成一个英勇的将军。在骚人墨客笔下,项羽总是被塑造成一个悲情英雄。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多少女子认为项羽是个有气节有情义的男子。
项羽是怀有大志的人,这是不可否认的。当年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场面壮观,项羽和叔父项梁一起看到。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可以说其志向是远大的。
读史书,我总认为,项羽将失败归咎于于天命,是不准确的,其实是他自己一步步将自己推到了垓下,推到了十面埋伏之中。
一、性格缺陷是他失败的内在原因
刚愎自用。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 但项羽没有采纳,使得韩信愤而转投汉王刘邦。秦军把赵王围在巨鹿,宋义建议等秦、赵两军打得疲惫了,再冲上去打垮秦军。项羽没有接受意见,反而杀死宋义。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宴会上多次示意项羽,但项羽没有动刘邦,反而把他放走了。有人建议项羽建都关中,但项羽嫌弃关中破旧,没有采纳意见。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项羽不能从善如流,广纳谏言,而是固执己见,不仅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给楚军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还失了谋士将领的心,继而失去人才。
性格残暴。秦将章邯带领士兵投降项羽后,原来的秦军将士担心楚军如果不能入关破秦,朝廷势必会将自己的父母妻子全部处死。项羽知道后,担心章邯所部人数众多,如果心里不服,到了关中不听从命令,事情必然岌岌可危,不如杀掉他们,而只与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一起入秦。于是楚军夜间把秦军士卒二十多万人处死掩埋在新安城南。
刘邦先入关,接受了秦王子婴投降,把他交给官吏,又和关中百姓约法三章,很得民心。项羽入关后,却屠杀无辜,焚毁咸阳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所过之处,无不遭到摧残破坏。秦地的百姓大失所望,然而心里恐惧,不敢不服从。
如果投降的结果是被杀,如果被占领地方被毁于一旦,势必会激起更多反抗,就算没有力量反抗,百姓和将士心中也不会真心信服。不得民心的领导者,又怎么能得到天下呢。
心理承受能力弱。刘邦是政治家,却不长于兵事,所以历数刘邦和项羽的战役,基本上刘邦都是丢盔弃甲,仓皇而逃。项羽打仗则是一路顺风顺水,巨鹿之战等重大战役的胜利更是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
刘邦起于微末,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挫折没有消磨他的志气,反而更加有韧性,更能沉住气等待最后的胜利。垓下之围,一场败仗,他便无法爬起。“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渡过乌江,项羽也许东山再起,可以卷土重来,但他没有。项羽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也许他更承受不起,就算渡过乌江回到江东也没有办法重新再来,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刎。
二、用人不当,导致失道者寡助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意思是说,依靠众人的智慧,那么没有什么不能战胜的;依靠众人的力量,那么没有什么不能取胜的。作为一个领导者,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一是要能吸引人才,二是要能留住人才。“很显然,项羽两项都不合格。
初韩信跟随项梁,后来又隶属项羽,项羽让他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项羽就这样白白损失了一位将领。反观汉王刘邦,韩信脱离楚军入蜀归顺了汉王。萧何发现了他的才能,推荐给刘邦,刘邦就封他为上将军,韩信也确实是一员帅才。
项羽猜疑属下,不能信任。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在众将中扬言钟离味等人作为项王的将领,功劳很多,但始终不能划地封王。他们打算跟汉王联合起来,消灭项王,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听到谣言后,果然猜疑起来,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项羽心中有了怀疑,便派遣使者到汉军那里打探。汉王备下丰盛的酒宴,等见到楚王的使者,刘邦就佯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竟是楚王的使者!”又让人把酒肴端走,换上粗劣的饭菜端。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些情况禀告给项羽。项羽果然怀疑起亚父范增。范增想急速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任他,不肯听从。范增闻知项王在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请骸骨归!”意思是天下大事已成定局,你好自为之吧,我要告老还乡了。项羽居然同意了范增的请辞,失去了帐下最好的谋士。
刘邦取得天下后,说起这个问题:“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论计谋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论打仗不如韩信,但是他能取各人的优点,发挥他们的长处,这是项羽比不上的。
对于人才的态度,刘邦在这方面比项羽水平高太多。刘邦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看到自己的短处,任用相应的人才补短板。像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原本都是项羽的下属,项羽不能知人善任,反而把人逼到竞争对手那去了。韩信、陈平都曾评价项羽用人唯亲,而非举贤任能,这与项羽太过自信也有关系,认为自己什么都搞得定,等到真正急难时候,身边早已无可用之人。
三、没有全局思维,只凭喜好作事,错失民心
《史记》中记载,项羽年少时,读书读不好,学剑也没学好。伯父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读书读到可以写姓名就可以了,学剑只能抵御一个人,我要学就学能敌万人的本事。”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志存高远的青年,结果是项梁教项羽兵法,项羽到是很高兴,只是略知其意,又不肯好好学。所以项羽在后来逐鹿天下的过程中,打仗基本靠勇,谋略基本没有。
杀楚王。项梁、项羽反秦时,需要楚国后人的名义起兵,尊推怀王熊心为义帝。汉元年四月,项羽派人迁徙义帝,说:“古代做帝王的拥有千里见方的土地,必须住在上游。”于是派遣使者把义帝迁往长沙郴县,又暗中命令衡山王、临江王把义帝击杀在江中。项羽此举无异于大逆不道,给了诸侯一个攻打楚军的借口,实为不智。
鸿门宴放走刘邦。鸿门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范增要项羽杀刘邦。“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不但不杀项羽,还出卖了告密的曹无伤。刘邦逃脱后,范增愤怒地说:“竖子不足与谋。”
楚河汉界。《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项羽和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同意了,把扣押的刘邦的父母妻子送还给刘邦。认为协议定下了,就领兵东归。但是刘邦方面,张良、陈平认为汉军现在形势正好,楚军罢兵加上粮食不继,正是灭楚的好时机。刘邦听从意见,会合韩信、彭越追击楚军,至垓下围而歼之。
建都彭城。楚军入关中的时候。有人告诉项羽:“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以定都这里。项羽之前一把火把秦朝宫室焚烧,看到宫室残破,又一心想回家,就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建言的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衣锦夜行”、“沐猴而冠”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项羽能建都关中,便可以遏制刘邦势力发展,以关中地势为自身提供稳固的后方。而建都彭城,由于自己在外征战,鞭长莫及,连都城都被人占去。
杀义帝失了民心,放刘邦无异于纵虎归山,中分天下给自己埋雷,都彭城爱慕虚荣。桩桩件件,项羽没有体现一点全局眼光,仅凭眼前的事物做决定,缺乏战略眼光,最后的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全文小结:
秦末诸侯争霸,项羽能征善战,一开始势力急速扩大,自封西楚霸王,但项羽的弱点也十分明显。首先项羽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一路胜仗使得他过于自负,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心性残忍,坑杀降兵,让其他想投降的人望而却步。二是不善用人,项羽打仗基本靠自身勇武,人才流失严重。三是没有全局观念,做事靠自身好恶,目光短浅,种种错误的行为断送了楚军的前途命运,也断送了他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