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拜年成语-春节拜年,传统文明礼仪您知道吗?

拜年成语-春节拜年,传统文明礼仪您知道吗?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4 01:07:54
阅读:

点击上方“活力呼和浩特”可订阅哦!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一年兴旺的象征。春节期间,最正式的节日互动恐怕就是拜年了。除夕一过,初一开始,大家便忙着拜年送祝福。春节期间拜年不仅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也是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那么拜年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呢?又有哪些传统呢?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带您体验中国风的拜年礼。


拜年要说吉祥话儿


春节的时候,不少人会去亲朋家拜年。为了体现礼貌,在拜年前最好先告知对方,让对方有所准备,不要突然到访,让主人措手不及。走亲访友的时候,市民往往还会带礼物馈赠对方。需要注意的是,礼物的选择要得体,才能显示自己的心意。与此同时,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过年的时候,应该多说吉祥话,遇到矛盾或者问题应该化解或避免谈起,以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年年有余……这些吉祥话都是拜年的常用语。内蒙古师范大学礼仪学教师唐春燕介绍:语言礼貌是人类最基本的文明礼节。就好像文明用语一样,多加一个“请”、“您”等字眼,就会充分显示礼貌和文明。在春节期间,如果能多加几句祝福语,同样也是礼貌的象征。而中国人讲究语言的艺术,用四字成语来祝福,不光朗朗上口,好记好念,也能显示更多词语背后的内涵和意义。传递给别人愉快的信息,增添过年的气氛。


拜年“作揖”有讲究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系孙长江老师介绍,“拜年”是现在人们最通俗的讲法,在古代,这种习俗也被称之为“见节”、“贺正”或者“贺岁”。“拜年”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所以,拜年时首先要说吉祥的话语,表达对长辈、亲人、朋友的祝福,例如新年快乐、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市民拜年时都会双手抱拳“作揖”。这个动作平时不常做,但是在春节期间,就有特别喜庆的寓意。标准的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孙长江说,“作揖”的手势是沿袭至今的,现在人们用的少了,所以常有错误的动作,比如“作揖”时左右手的位置如果颠倒了,就变成了哀拳,是报丧、求饶才用的手势。还有的人喜欢将双手交叉成拳来行礼,这样的手势是不对的,没有任何意义。


拜年形式多种多样


也许有人会说,春节假期短,拜年要求的时间又比较集中,这对于交际比较广泛的人士来说,面对众多的拜年对象,难有分身之术,一下子忙不过来该怎么办。其实早在宋代,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了“飞帖”拜年的方法,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


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的刘磊表示:所谓的“飞贴”是一种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的纸片,上面写着受贺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贺新年的吉利文字,派佣仆持飞贴代主人前往,以此代为拜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了。比如电话拜年,电报拜年,电脑网上拜年,邮寄贺卡拜年等等,这些现代化的拜年方式都是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因为现代交流技术的发展,使用微信、短信、或是QQ进行拜年时,无需再填写地址,但还是有必要把对方的姓名写全。在大家送上祝福段子之前,写上对方姓名,不仅可以体现礼貌,更能表达诚意。代表这份祝福是特意送给对方的,而不是随意传递的。所以,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流行“飞贴”、贺卡等拜年方式,但送给对方祝福,姓名写全也是起码的文明礼貌。


拜年红包需注意


登门拜年要送上小礼品之外,在晚辈给长辈拜年之后,长辈作为回赠,会有红包馈赠。而无论是收红包还是送红包也都有一定讲究。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文联作家协会主席杨东升介绍:长辈送晚辈红包,晚辈收长辈红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久远,被世人称为红包文化。虽然时代的进步,让微信发红包渐渐取代了人与人面对面的送收红包,但是红包文化中体现的礼仪,还是应该被人们熟记。杨东升说:“在春节时,长辈多会送给晚辈红包,特别是一些没有成年的孩子,在节日里更是会收红包。红包所体现的最主要意义是在红包的红纸,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红色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它象征好运,用红纸包裹钱财作为红包对晚辈给予的也是美好的愿望。所以这也是我们送红包、收红包时多用红纸的原因。”


除了红包中的“红”,其实收红包也是很有讲究的。杨东升表示:虽然明知道长辈会送红包,但晚辈主动讨要红包却是不礼貌的表现。家长必须要制止孩子讨要红包,并注意收红包的礼仪。


在接长辈送的红包时,晚辈要双手手心面上,弯腰接过红包后说一句“谢谢”。同时不可以当着长辈的面拆开红包,以示对长辈的尊重,所以孩子收红包时的姿势礼节不可少。


“走亲戚” 要在初五前


过春节,走亲戚是免不了的事情,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哪一天应该到哪里去拜年”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大年初一应该在男方父母家度过,也有人认为初一应该去岳父岳母家。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居住范围大幅度扩展,很多传统也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出现了变化。比如说过去一些地方初一不能回娘家的说法已不存在了。


为什么过了“初五就关门”?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的刘磊介绍:正月初五叫“破五”,过去,从大年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不会倒垃圾,有怕倒走新年的福运的隐喻,一直到正月初五,才能扫垃圾,倒脏土。到这时候再拜年,就有点晚了。


送礼细节莫忽视


既然要走亲访友,赠送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儿,在这其中也有不少老规矩、老讲究存在。


内蒙古民俗研究会成员乌兰介绍:“节日是个喜庆的日子,送礼最忌讳送会让人感到丧气的礼品。比如说在西方,白色寓意纯洁无瑕,象征美好,但中国人在传统上比较忌讳白色、黑色,这两种颜色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才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所以过年礼品包装最好不要选择白色或是黑色。但是在不少少数民族地区,颜色的寓意又有不同。”


除了颜色,中国人对“谐音”比较敏感,大家都想讨个好口彩,所以给老人不能送钟表,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送伞,因为“送钟”与“送终”,“梨”与“离”,“伞”与“散”谐音,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新服饰展现 新气象


和亲戚朋友见面时,打扮穿着得体,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在各个国家,对自己的衣着和面容的修饰,都代表了对他人的礼貌。当然,在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也是如此,出席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服饰。关于这点,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甄文娴表示: 过年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在南北朝时,就有关于这种风俗的记载——新年第一天“长幼悉正衣冠”。


在宋朝,《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宋朝当时的市民之风非常繁盛,每到新年这一天,大家都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或走亲访友,或出门逛逛。到民国的时候,《平谷县志》也记载正月初一“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


过年穿新衣是古老又传统的礼仪。春节的到来,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走亲戚见长辈,必须要穿着整齐,代表着对长辈,对朋友的尊重和礼貌。


(来源:“最美青城”微信公众号)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围观“活力呼和浩特”微信矩阵


讲好草原故事 传播青城精彩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