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巫解
秦亡,天下统一于汉。其实,秦和汉并不是直接对接的,之间还有一个插曲。这个插曲,就是接下来要写的这个被好多人当成牛逼人物,他自己也不谦虚的自以为是牛逼人物,而在我眼里连枭雄都算不上的项羽项大侠。
项大侠三个字,我并不是胡说的。根据我从所有史料上了解的那个项羽来看,他最适合的职业应该是侠客,而不应该是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更不应该是为王者或者一国之君。
可历史的缺乏善意的玩笑或者说误会,毁了这个人原本可以酒肉美女潇洒快活的一生。
项羽是以前的楚国人,祖上一直为大将。所以,和泥腿子刘邦相比,项羽是不折不扣的贵族出身。出身太好的人一般有很多优点和缺点,就像出身不好的人也有很多优点和缺点一样。
但历史似乎总在证明这样一个定律:优点和缺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人出身不好容易贫穷,贫穷就有很强烈的犯罪潜质,和仇恨的力量。在和平年代,这些人往往是监狱的常客或永久居住者,但一到战争年代,这种一无所有的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心理,会促生无数的王侯。
既然卑贱的优缺点可以转化,那高贵的优缺点同样跑不出这个规律。项羽身上的许多幼稚和主观,正是来自他的出身——贵族。
所以,有句话叫“卑贱者最聪明”,我认为,它至少对了一半。
项羽虽是贵族,可他没赶上好时候,而且这孩子命不好,爹妈死得都早。就一个叫项梁的叔父罩着他。而这个叔父还比较生猛,三天两头地就杀个人啥的,弄得项羽还得反过来替他操心。一出事,就带着项羽流窜。
项羽的生猛,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了祖先的大将之风,一定程度上也是由叔父项梁直接熏陶出来的。
可性格决定命运。也正是这爷俩生猛的性格,才使他们走上了造反这条路。
刚开始造反时,项梁是老大,项羽做二把手。
那时候,因项梁杀了一个人,爷俩正躲在一个叫会稽郡的地方避灾。
当时,由于陈胜吴广榜样的作用,各地纷纷都造反玩。眼看着周边都造反了,会稽郡的郡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压力就像一个扎马尾的姑娘置身于一万个光头姑娘中间的压力。
时髦这东西,永远是不可能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多数,大多数,就是一种潮流。
会稽郡郡守也下定决心赶这个时髦。
可很不幸,他碰上了项梁项羽爷俩。
他刚把要造反的信息发射出去,项羽就一剑结果了他,然后割下他的脑袋。郡守的部下有不少有情有义的,都抄起家伙要为主报仇,可事实总是很无奈,这一百多个家伙,居然让人家项羽项大侠一个人三下五除二就灭了。余下的纷纷老实了。
当然,项羽不是自己想来的,也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人,项梁。
那这个过程中项梁做了什么呢?当项羽割下人头时,他提溜了起来。当项羽斩杀郡守部下的时候,他去拿了郡守的官印挂在了腰上。
等项羽解决完一切后,他在背后高举双手说:“现在,我是郡守了,项羽是二把手。哪个不服?”
没人敢不服,不服的都死在项羽剑下了。
接着,就召集郡上的豪强官吏,分别分派了官职,有校尉、候、司马啥的。然后,一声巨吼,正式造反了。项梁派人去接收本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这就是这支起义军的原始积累。
之后,项梁给自己打出了大将之后的招牌,于是,许多只认招牌的老客户,就纷纷来投靠了他。项梁起义军的规模迅速壮大,一下子发展到了六七万人。
这应该算是最古老的品牌效应了。
而与此同时,另一个真正的大人物刘邦,也在千里之外小小地起义了,跟项梁的规模相比,他此时也就算个小手工作坊。
也正是此时,项梁的军中来了一个70多岁的老头,他对项梁说了几句话:“ 楚国人同情楚怀王,所以,楚国人的革命性最强,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陈胜起义时,不立楚国的后代却自立为王,势运一定不会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事,楚国有那么多将士争着归附您,正因为他们认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一定会重新立楚国后代为王。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找个楚王后代,立他为王。这样的话,招牌就更吃得开了。”
项梁点头称是,言之有理。
于是,项梁立刻派人找到了楚怀王的嫡孙熊心,立他为楚王,而封自己为武信君。
这个老头,就是日后被项羽气得几乎吐血的项氏集团军总参谋长——范增。
此刻,不但楚国有人打着楚王的名义起义壮大着,其他几个原来的诸侯国——齐、赵、燕、魏、韩等国,也都有了各自的义军。
一时,风起云涌。大秦国负责剿匪的总司令章邯,忽然间觉得很悲伤,尽管他刚刚打败了强大的项梁军队,并且杀死了项梁。
可这漫山遍野的,春风吹又生,怎么剿?
他相当苦恼。这为他以后的撂挑子不干了,转而反戈投靠项羽,埋下了伏笔。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项梁一死,项羽就当仁不让地扶正,做了老大。
关于项羽,还有两件事要插播一下。这两件事也是项羽在起义之前的一点奇闻异事啊。
一是,关于项羽不是个好学生的事。
说,项羽先是读书学文化,结果半途而废,颠儿了,不学了。有学剑术,又学了一半,又颠儿了。
于是他叔父项梁就问他:你他娘的到底想学什么啊?
项羽巨牛逼地答道:学这些都没有前途,我要学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又教他兵法。这会儿项羽高兴了。
可学了一半,又不学了。
这次,项梁没问他为什么。
我估计,项羽这小子又多动症,必须不断地折腾才舒服,就像现在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喜欢频繁跳槽一个道理。
第二个事,是关于项羽有远大志向的。
话说当年,爱旅游的秦始皇经过项羽那旮旯。于是人们纷纷围在路边想一睹天颜。项羽也在其中。
看到人家始皇那排场,这小子冷不丁冒出一句话:那鸟皇帝,我也可以做。
其实,这根本不算什么志向,只不过是所有人心里真实的想法罢了。只是人家怕死,不敢说出了。项羽比较幼稚,说了出来。仅此而已。
好的,插播结束。继续正文。
项羽做了老大之后,没过多久,就来了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当时,各路起义军都趴在一个叫巨鹿的地方,伺机想一口把秦军的主力吃掉。可谁也不敢先发,都在那装替补。
这时候,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项羽,傻气又冒了出来:“妈的,老子当先发。”
接下来,就是那个耳熟能详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了。
我再不厌其详地讲一遍。
话说,项羽率领全军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
前面说到,前来巨鹿的各路义军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将士杀声震天,各路义军居然人人战慄胆寒(不好意思,历史就是如此记载的)。
就这点胆儿,还起什么义啊?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各路义军的精神领袖,各路义军都隶属于他。
这次打败的秦军不是章邯那部分的。
但接下来,就是章邯的了。同样的结局,秦军打败,项羽大胜。
失败,再加上朝廷对他战败的问责,章邯终于决定,老子不干了。
于是,派人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和手下一商量,订吧。
章邯见了项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就像伊拉克的叛逃高官数落萨达姆似的。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
而随章邯投降的20万秦军,当夜就被缴械,活埋。
理由是怕他们造反。我认为是粮食不够吃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20万生灵!!噫吁兮。
接着,项羽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朝秦的首都进发。
可刚到函谷关,就有消息传来:咸阳已经被刘邦给占领了。
项羽听了很生气,急忙入关。
此时,项羽坐大,而刘邦还仅仅是个小角色。如果项羽是总司令,刘邦也就是个军长。
而刘邦没有赶紧来汇报工作。
项羽更生气了。
再加上一个叫曹无伤的家伙来打小报告:“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
还加上总参范增的一席话:“沛公住在入关前,贪图财货,宠爱美女。现在进了关,财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亲近一个,看这势头他的志气可不小啊。我让人觇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之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呀。希望您赶快进攻,不要错失良机!”
这下子,后果严重了。
项羽大怒:“明天准备酒食,好好犒劳士卒,给我把沛公的部队打垮!”
打小报告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然曹无伤能打,那别人也能打。能跟项羽打,也就能跟刘邦打。
这次是项伯,项羽那边的。他对刘邦的参谋总长说了项羽的计划。张良赶紧汇报了刘邦。
当时,刘邦10万人马,而项羽40万人马。
没办法,打不过人家。刘邦就赶紧带上礼品,去向项羽道歉,让他老人家消消气。
项羽驻扎在鸿门。
接下来,就不用我说了吧。家喻户晓的“鸿门宴”,就是说的这个事。
结果,刘邦全身而退,留下性命,以待日后好争江山,灭项羽。
可项羽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已经把天下搞定了。
虽然封了只起招牌作用的楚王为帝,他自己封了个楚霸王,其实在他心里,已把自己做帝王了。
接下来,又封了各路义军首领为王,也划分好了地盘。俨然回到秦以前的诸侯时代。
可要注意一点的是,项羽这个人做人不公道。所以,这次分封的恶性效果大于良性效果。为什么?不患贫而患不均嘛。
后来,他看天下都定了,就派人把封为帝的楚王给杀了。
再后来,分封的诸侯,因为有人感到不公平,就又打起来了。项羽又以老大的姿态,发兵去收拾那些不服气的。结果越搞越乱,弄到最后,项羽分封的诸侯都投靠了刘邦。刘邦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了。也就是讨伐项羽了。
历史的好玩就在充满变数,有时候就像变戏法。
昨天还是叛军的老大,今天,就得以漫山遍野的叛军为敌了。
不知道,此时项羽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
可项羽的实力还是雄厚的,在这段楚汉相争的岁月的开头阶段,刘邦一直是败多胜少,而且曾经败得异常狼狈,连老爸和媳妇都让项羽抓了去。
一天,项羽把刘邦的老爸拉上城头,朝城下的刘邦喊:“小子,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熬汤喝。”
可人家刘邦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我和你作为臣子曾经一块接受了楚王的命令,曾说‘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项羽大怒,要真煮。手下人忙说:“天下事还不知道怎么样,再说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即使杀了他也不会有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罢了。”
项羽就又不煮了。
由此可见,项羽是个没有主见的人,仅有的几次坚持立场,还都坚持错了,比如,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把某事范增赶回老家养老去了。比如,之前在鸿门坚持放走刘邦,等等。
而且,项羽还有天真幼稚的一面,且看——
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就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希望跟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
居然要单挑?
真是天大的笑话。
后来,大概大家真的是累了,烦了,就订了个条约,划了个楚河汉界,一家一边。
可流氓英雄刘邦听了张良的话,笔墨未干就反攻项羽,给天真幼稚的项羽狠狠地上了一课。结果最终把项羽围在了垓下。
其实即使在垓下,项羽还是可以逃脱的,可他的傻劲又冒出来了,且看——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接着,拔剑自刎了。
哈哈,脸皮这么薄,怎么能干点大事业呢?项羽的失败,根子就在这里啊。
反看人家刘邦,逼死项羽后,又把他按诸侯的标准下葬,刘邦亲自发丧,而且还是大哭一顿后才离去。
真是刘厚黑啊。是个大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