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小登Excel
好的表格是设计出来的
关注
1难住高手的简单问题
电缆兄是一个Excel高手。
在某知名Excel社群里做答疑老师,函数公式写的滚瓜烂熟,VBA代码写的跟母语一样,就连我在跟他交流的时候,都不敢自称是高手。
虽然平日里我们之间少言寡语,但是每次交流都惊世骇俗。
前两天电缆兄问了我一个问题,真的吓到我了。
电缆:拉登,你会画柏拉图吗?
电缆兄这是在考验我吗?
简单的柏拉图他怎么能不会?
或许这是他给我设计好的一个坑?
赶紧百度一下,轻松找到一堆的教程文章。
2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百度随手一搜,一堆的柏拉图绘制方法(据说很多人,百度都不会用),大致步骤如下:
1- 首先确保原始数据里有两列数据,1列数据,1列累计百分比
2- 按照累计百分比排序
3- 根据这组数据创建柱形图
4- 修改累计百分比的图表类型,设置为折线图
几乎在所有的教程里,都会特别强调,柏拉图的的两个制作要点:
1- 折线要从原点开始
2- 重点要在图标的右上角100%位置
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我把教程甩给了电缆哥。
3如何做好柏拉图
拉登:“电缆哥,你是在考我吗?柏拉图就是柱形图和折线图的组合而已,你看很简单啊!”
电缆:“没有,不是这个意思,怎么画图我是会的,但是在工作应用中,总感觉没有这个图没什么用?能说说这个图的用法吗?
我们在制作表格或者图表的时候,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图表的制作过程中,而忽略了图表的应用功能,本末倒置。
所以经常会出现下面的问题:
1- 拿表单式的表格统计记录数据,汇总数据麻烦的要死
2- 大量使用合并单元格排版,后续筛选、统计非常不方便
3- 数据只做记录,不做分析汇总,领导总是不满意
等等
拉登解说
上面柏拉图的绘图过程中,重点强调了折线要从原点开始、结束点要落在100%的位置,对于绘图这样做时没错的。但是对于柏拉图的使用过程来说,有些吹毛求疵了。
柏拉图的作用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
在实际应用中,柏拉图类似于82原则,找出所有问题中最主要的80%,这些问题通常由20%的原因导致。
所以柏拉图的使用重点是,问题的原因如果超过了20%的比例,那我们就要思考,是不是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通过下面的对比,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这一点,你能看到柏拉图的问题嘛?
案例1
案例1
这个柏拉图的问题在于,在80%问题的原因中,其他项占据了23%。
在问题分析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原因太琐碎,全部统计出来比例太小,分析没有重点,于是就全部丢到了其他里面。
但是“其他”是非常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原因,这些血的教训。
找不到归类可能是问题分析的不够透彻,继续做拆解找到根本原因,再把其他归类。
案例2
案例2
这个柏拉图的问题在于,80%问题占据了9个原因(总数有16个),占据原因总数的63%。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正常应该在20%以内。这说明,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制造行业里把原因分为「可控」的特殊原因和「不可控」的普通原因两种。
可控的特殊原因,通常是一些人员、设备异常导致的,比如新员工不会操作,设备老化等等。这类原因改善起来非常的容易。
不可控的普通原因,是一些正常的随机浮动,比如产品的尺寸要求是1cm,但是实际生产出来不可能精确的等于1cm,可能是0.99cm、1.01cm专业的浮动,人员手工操作的浮动会更大。
这类原因是不可控,改善起来难度很大,所以通常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比例以内(比如20%)就可以。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可控的特殊原因的问题解决掉
案例3
案例3
柏拉图中80%问题的原因只有3个,只占总数(16个)的20%,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正常的柏拉图。
后续更新的时候,以这个柏拉图为标准,持续观察每个原因的发展状况即可。
4总结
结合前面的错误案例,不难看出,柏拉图在使用时的重点,和绘图的重点孰重孰轻了。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柏拉图的使用重点:
1- 80%问题的原因,应该在总数的20%以内。
2- 超过20%的原因通常是可控的特殊原因,都是可以轻松的解决掉的。
3- 问题原理里尽量不要有“其他”项,其他的部分要拆解、归类。
分享一句富士康的名言:魔鬼藏在细节里,永远不好忽视细节。
在评论区说说,你是怎么用柏拉图的吧
是拉小登,源于Excel,不只是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