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百依百顺造句-心理学家: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百依百顺造句-心理学家:有一个方法可以让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6 06:59:44
阅读:

前言:孩子打打闹闹,父母一再纵容,结果孩子越来越过分。


一天,涛涛父母带着涛涛和朋友一家人出游,朋友家的孩子和涛涛差不多大,两个小男生一见如故,很快就熟络了起来。不过没一会儿,涛涛就开始打起朋友家的孩子,两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但是涛涛父母却像没看见一样。又过了一会儿,突然朋友家孩子的哭声传了过来,原来涛涛把他的头打破了。


涛涛父母在涛涛最初动手时视而不见,没有任何的制止行为,导致了涛涛越来越肆无忌惮,最终对他人造成了伤害。


(一)什么是破窗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找来了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一辆停放在条件比较好的中高档住宅区,而另一辆则停放在环境比较恶劣的贫困区。


他打开了贫困区汽车的顶棚,然后离开了汽车,结果当天晚上就发现汽车被偷了。而停在中高档区的汽车起初并没有做任何的处理,这使得一个星期之后汽车依然完好。但是后来他把车窗玻璃敲成了一个洞,仅仅是几个小时之后,这辆车也被偷了。


这就是破窗效应。它认为如果一个建筑物的窗户被打破一个洞后,迟迟没有得到修理,那么便会让人们受到这个破洞的影响,而去有意识的把更多的玻璃打破。当破窗越来越多之后,社会秩序就会被打乱,犯罪现象也会越来越频繁。


(二)父母溺爱的原因

补偿对孩子陪伴时间太少而产生的愧疚感


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父母必须要努力去工作去赚钱,这就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在他们的心里总是会产生内疚,想要通过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来弥补。


补偿他们自己在童年缺失的关爱


在父母那个年代,经济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特别是多子女的家庭,生活压力更是很大。所以他们得到自己父母关爱的机会会很少,当然他们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所以会把所有的爱投入到孩子身上,以此来弥补当初没有父母关爱的缺憾。


补偿因为他们自身犯下的错而让孩子不幸的内疚


大部分父母所犯下的错就是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总是会在童年得到别人或多或少的嘲笑。这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他们会把所有的原因归咎在自己身上,从而尽量用爱去弥补孩子,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无条件溺爱的结果

动画短片《巨婴》中,已经人到中年的儿子事无巨细都要母亲包办,他命令母亲替他喂饭、穿衣、刮胡子,而自己只是不停的玩着手机游戏。母亲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她从来不会主动去教育儿子,只是知道一味的满足儿子所有的需求。而家中唯一有经济收入的父亲,对儿子更是不管不问,仿佛彼此就是陌生人一般。


直到父亲因故去世,母亲不得已只有靠卖废品来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活,然而此时儿子依然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母亲给足他的一切。最后为了满足儿子的物质欲望,这位母亲割下了自己的一个肾,让儿子卖去换钱。在短片的尾声,等着吃饭儿子却再也没有喊醒母亲,他只有重新钻到母亲的肚子里。


由于母亲的过度溺爱,孩子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当母亲帮孩子做了一件一件事情之后,孩子早已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甚至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而父亲不参与式的教育,更是让人气愤,因为他完全卸下了为人父的责任,变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旁观者。不得不说,巨婴虽然可耻,但也极其可悲,这恰恰折射出了中国某些家庭教育的失败,让人深思反省。


王先生对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就非常溺爱,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他和老婆都想方设法的满足女儿的要求,女儿要什么他们就买什么,从来都只会省自己,而不会亏待女儿。


女儿长大后,对购物有着疯狂的偏执,特别在攀比心的作祟下,更是偏爱奢侈品。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女儿竟然触碰了高利贷,最后因无力还钱而东窗事发。


在女儿小的时候,父母其实已经发现了她对物质的渴望超乎常人,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任何的制止和教育,反而不断的去满足,以至于女儿的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最终害了自己,害了家庭。


捷尔任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大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自由

溺爱不是爱的太多,而是打真爱的旗号,理所当然的占有和控制。家长总是口口声声的说为了孩子好,以此限制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听从于自己。


强强父母帮他报了各种兴趣班,希望他能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于同龄人。虽然强强总是有所排斥,但是父母却告诉强强自己是为了他好,让强强理解他们的苦心,强迫强强继续学习。


爱是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父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学着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他们会给予孩子选择权,让他们自己把握人生;给予孩子尝试权,让他们勇于去做去闯;给予孩子犯错权,让他们知道在错误中吸取经验。


朵朵想学游泳,虽然父母觉得游泳很苦,并不是太赞成。但是他们却依然选择尊重朵朵,按照她的选择去让她去尝试。更是让朵朵知道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父母会永远的支持她。


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对宠物的爱有一致性,可以说是一种父亲或母亲的本能,他不需要努力,不需要经过意志抉择,并且对心灵的成长毫无帮助,所以不能算是真爱,虽然溺爱能帮助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但要养育健康而心智成熟的子女,还需要更多的东西。


(三)放手的分寸如何拿捏?


不要控制,要引导


明明最近迷上了手机游戏,放学一回家就抱着手机,沉浸在游戏的海洋中,有时甚至连饭都忘了吃,作业更是不愿意写。父母看到当然非常心急,不过他们并没有责骂明明,对明明进行粗暴式的控制,而是耐心的告诉明明游戏的危害性,让明明自己去选择是否继续玩下去。


不要插手,要接纳


三岁的慧慧开始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充满兴趣,她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尝试,比如自己穿衣服穿鞋。虽然每次她的动作都很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父母一直都在旁边静静的等待,并没有插手帮忙的意思,而是接纳孩子的这种缓慢,给她慢慢成长的机会。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