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每到春节临近,央视总会播放一组组与“孝”有关的主题短片。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一定会想起一个小女孩,举起条幅,上面写着“百善孝当先”的画面,小编那时候便有些奇怪,古语难道不是百善“孝为先”吗,为何要乱改成“孝当先”呢?
直到有一天,小编看到了“百善孝为先“的原句,才明白了为何央视要这么做。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
”万物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一副对联语出,意思是说,在善行之中孝顺是排在第一位的,一个人是否孝顺通过看他对父母的态度表现出来,而不是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如果通过他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孝顺的话,贫穷的家庭没有一个人是孝顺的孩子。世间万物以做不正当的事为大恶,这是看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而不是看他的内心,如果看内心的话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
当阅读到这部对联,不禁拍案叫绝;原来对联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断章取义的俗语表达的并不完全相同。俗语“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片面的强调“孝为最善,而淫为最恶”;然而,孝虽善,但是否为最善,淫虽恶,是否为最恶,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看法,至少我认为这个世上有比孝更善的,也有很多比淫更恶的东西。
对联所要重点表达的是如何行孝,如何是淫,体现的是对人情是故一针见血式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一种高超的辩证思维方法。
对于“孝”,关键是要看是否保持着一颗“孝心”,并不是看做了什么表面做了的东西。因为有钱的子女可以买好东西,贵东西给父母,而贫穷的子女囊中羞涩,买不起好东西给父母,你能够说凭穷的子女就没有孝心吗?恰恰相反,有些子女虽有钱,平时却并不关心父母,节假日也不回家看望父母,甚至连一个电话也不打,只是每年给父母一笔钱应付了事,还自以为给了钱就是行了孝;可是父母也许并不缺钱,他们缺的是子女对他们的一份关心,一份“孝心”。对于父母来说,假日的一次看望,一个电话比寄来或托人送来一份“礼品”更强。
对于“淫”,或者“色”,与“孝”恰恰相反。不是看是否有“色心”,而是看做了什么,是否做了不当的事情,是否出了轨;如果看谁有“色心”,那么世上就没有完人了。在“色”的问题上,我们不需要标榜自己是多么的纯洁,是如何的高尚,古人认为,这都是假的,关键是看行动。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或说“食色,性也”,可见孔子在“色”的问题上,实际上看的非常清楚和坦然的。就像吃饭一样,“色”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什么好遮掩的;如果一个人看到漂亮的异性而不心动,倒有“断背”的嫌疑了。一方面坦然的接收“色”,一方面又不纵容“色”,所以又说“发乎于情而止于礼”。看到了漂亮的异性,就像是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朵,一般人都会从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花朵可以随意采摘,而美人去不可随意追求,要用礼法和道德来约束自己。所以,“色狼”和“君子”也许就是一步之遥,控制住了自己,就是君子。
孝,原心不原迹;色,原迹不原心。古人使用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标准来评价不同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高超的辩证思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