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柏拉图名言-《礼法》|柏拉图的次优城邦

柏拉图名言-《礼法》|柏拉图的次优城邦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8 11:00:06
阅读:



关于作者


柏拉图,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他写作了大量对话,基本上都以苏格拉底为主人公,但并不一定都是如实记录苏格拉底的言行,很多是他自己对各种哲学问题的思考。怀特海曾经说过,整个欧洲的哲学传统都可以被看作是柏拉图的一串注脚。


关于本书


《礼法》是柏拉图最后的著作,是他经历了政治失败之后的政治思考。他放弃了《理想国》中最美丽的城邦构想,放弃了哲人王的统治,转而用更加现实的视角勾画一个“次优政体”。在这个次优政体中,法律成为了政治的主导,君主制和民主制的要素融合到一起,并且格外强调神和宗教在政治事务中的价值。


核心内容


一、《礼法》在哪些重要的方面和《理想国》一脉相承;二、相比《理想国》,柏拉图对民主制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三、《礼法》强调法律的统治,而且提出了一个很特别的主张,那就是要给法律加上序言,就像一本书的序言一样,解释制定这些法律条款的意义;四、柏拉图如何依靠神来为城邦确立秩序;五、《礼法》里面构建的这个城邦在什么意义上是一个次优政体,以及柏拉图为什么会作出这样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一、柏拉图最后的政治思考


柏拉图的政治理想在《理想国》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还三次尝试在叙拉古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但是都失败了。这些失败刺激了柏拉图的政治思考,据说,他最后一次从叙拉古回到雅典,就开始着手撰写《礼法》,但是直到去世都没有最终完成。在这部作品里,柏拉图放弃了《理想国》里描述的那个最好的政体,退而求其次地描绘了一个次优政体。从形式上看,《礼法》也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苏格拉底这个人物完全没有出现,这也是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里唯一一次没有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用一个没有名字的雅典老人代替了苏格拉底,成为他在《礼法》里的代言人。


二、《礼法》与《理想国》的一脉相承


柏拉图关于政治问题的思考有一条主线是一直没有变的,那就是对于公民的德性教育。在《礼法》里,柏拉图要建立比《理想国》里更为周全的、着眼于“完全德性”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对于城邦中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再像《理想国》里面那样,对不同人区别对待。


和《理想国》里“高贵的谎言”相似,《礼法》也编造出了一些神话帮助城邦维持稳定。这些谎言可能恰恰体现了柏拉图的无奈,关于政治的很多重要东西没有办法用最直白的方式让人们广泛接受,只能通过谎言这种不得已的手段。


三、对民主制的态度转变与混合政体传统


在《理想国》里面,最好的政体是由哲人王统治的君主制或者贤人制,其他政体都是堕落,而民主政体,不仅被当作堕落政体的一种,而且堕落的程度还很深,仅仅比最糟糕的僭主制好一点。但是在《礼法》里,柏拉图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认为君主制和民主制同样都是正义城邦的来源,它们分别为正义的城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元素:君主为城邦提供了智慧和权威,民主则为城邦提供了自由和平等。把这两种要素结合到一起,我们就有了《礼法》中主张的那个政体的基本形态,那就是智慧与自由的结合。


这个混合的思路,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混合政体的传统,柏拉图之后的很多政治思想家都认为,任何一种单纯的政体,不管是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还是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都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只有把它们混合到一起,让它们相互制约、取长补短,最终得到的那个政体才是最好的。


四、法律的序言与法治传统


《理想国》里面构想的那个由哲学家统治的“美丽城”其实并不排斥法律,很多人简单地认为《理想国》里主张的是人治,而《礼法》体现的是法治,其实是错误的。这两部著作的差别体现在,《礼法》更加强调法律的统治,而不是任何一个统治者的主导地位,法律本身的理性代替了哲人王个人的理性。


《礼法》中的法治有一个特点,就是柏拉图特别区分了法律的条文和法律的序言:法律的条文规定了要做什么,以及如果不这样做要受到什么惩罚,而法律的序言为的是让公民们可以全面了解订立这些法律条文的理由,以及这些条文的意义,这其实是在帮助城邦中的人们了解法律的精神,体现的是对城邦公民的尊重。


柏拉图对于法律统治的强调,成为了之后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主流,成为了人们判断一个政治制度是否有正当性的一个重要依据。他要给法律加上序言的想法,虽然非常新颖也非常富有人情味,却仅仅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在之后的法律思想和实践中得到发展,解释法律精神的工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法理学或者法律解释学,而没有出现在法律本身之中。


五、神权政治与公民宗教传统


《理想国》里面也提到了对神的虔诚,尤其是在讲到护卫者教育的时候,但是随后,神这个主题好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礼法》里,柏拉图又把神请回到了讨论的最核心之处。《礼法》全书的第一个词就是“神”。在书中,柏拉图明确反驳了智者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神才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还在自己的作品里唯一一次给出了神存在的证明,同时也规定了神的一些基本性质,比如神是关心人的,神是全知全善的,神不可能像希腊神话里说的那样被人贿赂。而对人来讲,最高的理想就是尽自己所能地像神一样过有序的生活。


柏拉图如此依靠神的权威,或许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依靠人总是有不靠谱的一面,即便是有混合政体的制度作为保障,即便是有良好的法律作为依据,也依然不能确保由人主导的政治保持良好的运转,因此需要依靠神这个更高的权威来给人的心中增加敬畏之情,由此来确保城邦的稳定。这种由城邦确认神的存在和一系列性质,之后在公民之中广泛推行的做法,也在政治思想中开启了一种公民宗教的传统。


六、次优政体


在《礼法》里面,柏拉图依然认为《理想国》里面构建的那个一切公有、彻底取消私有制的城邦是最优的,但是他也认识到,那个城邦确实有不现实的一面。这或许是柏拉图在政治现实中遭受挫败后领悟到的,或许是柏拉图年老之后,不再希求改造人性,而是承认了人性的不完美就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正是由于对人性的认识有所变化,柏拉图在《礼法》里面构建了这样一个依靠法律统治的次优政体,它虽然不像《理想国》里的“美丽城”那么光芒万丈、美轮美奂,但是比哲人王统治的城邦更有可能变成现实。


在《礼法》中描绘的这个城邦里生活着的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这一点在《礼法》描述的各种对罪行的惩罚中体现得非常清楚,体现了柏拉图对于人性充满了不安。在有关惩罚的讨论中,柏拉图涉及到了法律本质的重要思想,那就是法律和惩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同时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两种最经典的回答:一个是矫正,另一个是报复。


金句


1. 关注礼乐教化、关注对公民心性品格的培养,是中国和西方古代政治哲学思考里面的一个共同特点,而这种对人本身的关切,到了近现代的政治哲学里面被大幅度地削弱了,政治家和政治哲学家们转而强调制度的层面,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人的行为。


2.《礼法》里面的这个次优城邦虽然不像《理想国》里的“美丽城”那么光芒万丈、美轮美奂,但是比哲人王统治的城邦更有可能变成现实。虽然相对于“美丽城”,它只是次优,但是在另一个意义上,它也是最优的——它是我们人类真正有可能实现的最优政体,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只存在于天上、供人们仰望和膜拜的范本。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