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败而成语-王安石变法之败,实败于党争

败而成语-王安石变法之败,实败于党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2-28 11:20:58
阅读:

在今天,“党”字可以指“党派”的“党”,是一个中性词。但是在古文里,“党”是一个贬义词。你看古汉语中带有“党”的词语,都不是好词:余党、私党、党羽、结党营私。有一个词叫“朋党”,就说的是危害社会的小团体。


为什么是贬义词呢?


在儒家看来,社会秩序是靠礼制来维持的。你该干嘛就干嘛,都是有规矩的。如果你私下里结成了小团体,以小团体的利益为上,这就破坏了社会秩序。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党”,反对“朋党”。所以在古代的政治话语里,说一个人“结党”,那就是在指控他,指控落实是可以治罪的。


对于国家来说,朋党最大的问题,是官员把小集体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对于政策的褒贬,他想的不是这个政策对国家的好坏,而是这个政策自己的朋党是否支持。对于官员的升降,他想的不是官员的能力品格,而是这官员是属于哪个朋党的。


朋党之间的互相攻击称为“党争”。如果官场上的大部分人都忙于党争,忙于互相拆台,这个国家就更乱了。


宋朝最有名的党争事件是王安石变法。宋朝的制度问题其实有很多,到了宋神宗的时候,各种弊病累积得太多了,再加上边境战争的巨大压力,国家已经有衰败的迹象。这时朝廷中的很多大臣都有进行改革的愿望。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一个是大文学家王安石,一个是大历史学家司马光。


王安石是一个激进派,他给皇帝提出了设计政治、经济、军事、人事的全方位改革计划。他的很多改革方案是好的,但是再好的方案也不能一口气全部执行,这样国家受不了——前一个这么搞的人是王莽,我们都知道他后来的下场。


可是那时候的宋神宗只有二十岁,年轻气盛,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国家振兴起来。王安石的天才想法和慷慨激昂的说辞(大文学家么!)说动了宋神宗。很快,这一揽子改革方案就全面展开了。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安石有很多想法很先进。比如他提出由国家给农民提供低息贷款,这是一件国家和百姓双赢的好事。但正因为想法太超前,很多技术问题他考虑不周,国家的执行力也跟不上。比如低息贷款,在现代社会应该是由商业银行负责执行,去鉴别哪个农户可以放贷,去监督农户不要把钱乱花。但王安石在执行的时候,这些贷款变成了政府的一道命令,政府命令到了基层就变成了强行摊派。官员管你农户需不需要贷款,他只管完成自己的任务,强制农户贷款、交利息,反倒成了一项祸国殃民的坏政策。


王安石的改革方案特别激进,有很多人反对他。反对者中的首领就是司马光。于是改革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两派之间就产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事一旦分成了派别,原本单纯的改革问题,就变成了站队问题。朝廷上的官员纷纷站队,在朝廷上展开了全面的党争。


那么,若是有人说我光明正大,只以天下为重。不站队,不参加党争行不行呢?


答案是,不行。


因为你不搞党争,别人结党营私就一起把你干掉了,连官位都不保,拿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


这件事的结果,是大臣们做什么事先想党派的问题,然后才去考虑国家。比如王安石为了壮大己方的力量,提拔了一些虽然支持改革,但是人品很差的人。结果是既激化了党派之间的矛盾,又损害了改革的效果。司马光也有问题,王安石的改革政策并非都是坏的。但是司马光在上台后,凡是王安石提出的改革政策,一律反对,全盘否认。结果让国家辛辛苦苦改革后,一夜回到解放前。改革了十几年,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改变,把改革发展的时机都耽误了。


最后的宋朝朝廷完全陷入了党争的泥潭,朝廷上成天都在为点破事争论。于是“宋人议论未定,兵已渡河”,朝廷还在扯皮,敌兵已经打了过来。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