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两军对垒,输的一方叫“败北”,但却没有“胜南”一说。难道打仗败了都开始往北跑吗?其实并不是只有打败仗了才叫败北,做事失败了也可以称之为败北,那为什么不是“败南”或者“败东”“败西”呢?
战争发生之后,两军对垒,都是正面相向的,在一番激战之后,败方撤退,转身逃跑。“北”即为背,就成了背向敌方。它是一个通假字,是后背的“背”。在古书《说文解字》当中就有明确的解释,说:“北,背也,二人相背。”“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
“北”一字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兵法书籍当中都有相应的记载。在我国著名的兵书《孙子·军事》中就有就有这样的记载,“佯北勿从,这里的“北”就是失败的意思,这句话意思就是:“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过秦论》也有一句“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记载。还有就是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周易》中记载了“圣人南面而听天下”的句子,古时候的帝王们上朝时都是面向朝南,皇帝称为“南面至尊”,反之就是“北面称臣”。《说文》里记载:“南,任也。”是说南方四季枝叶扶疏。反观“北”,就有衰败之象。再说“任”有胜的意思,“北”,自然有“败”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里,阳生阴死。“南边”是盛阳所在,“北边”是极阴之地。于是,打仗时说的“败北”,也就是指往死里逃了。
自此之后,“败北”就成为了失败的代名词。起先的甲骨文中的“北”,形状就像是“人背靠背”,古人们从中能延伸出背离、失败、脊背、北方等这么多意思来,而且个个都有说法,汉字作为我国的瑰宝,可谓是先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