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了什么而学习?
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学习工作当然会有高潮和低潮,即使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也会有不想“全力投球”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可以把“百闻不如一见”作为自己的警言,想起它,并用来督促自己。
“百闻不如一见”的深层含义
我们不能只看到“百闻不如一见”的表面意思,其实还它有更深的意思。
简单说明下,如下:
不止是听,实际不看不会理解;
*
不止是看,实际不思考,就没有意义;
*
不止是思考,更需要的是行动和实践的运用;
*
不止是行动,如果不出成绩和成果,行动也是浪费;
*
不止是要出成绩,还必须和自己的喜悦、幸福联系起来;
*
不止是自己的喜悦,如果能让更多人(包括父母朋友等)能感知和分享你的喜悦,这才是最重要的,你的向上的动力源泉。
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这句成语,告诉我们的日常“待人待事待物待学习”的正确思考和理解。
理解后再行动的重要性
与听了无数遍相比,实际用自己的眼睛确认后的物事可以加速理解。
因看到后才明白的事,很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但是,只是看,可能还是什么都得不到。
你在之上需要做的是,考虑和理解—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的独立思考,关键所在。
优秀的老师,易懂而有趣的上课,你听得津津入神,你从心底里赞叹这个老师的好,但是只是听,像听故事一样,实际你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反而会是时间的浪费。
所以,你必须做的是,认真听,好好吸收上课的内容,理解它,思考它。
理解了这些学习内容,然后你需要把它们应用于实践。
理论的确非常优秀,是好方法,即使你这么想,如果不实行不应用,还是一样没有感觉,起不了作用。
只有付诸于行动,一次次的积累过程中,你才能真正熟悉这些道理,获得更多的经验,并“生产”出新的东西和认识。
为了自己和周围人也能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果......
移行到行动还不够,为了什么而学,而行动—你还需要细细考虑这个目的或目标。
只是行动了就满足了,这种想法是不够的。
为了获得什么成就成果,为了出结果的努力才是自己的有力推动力。
我们这个社会,很多时候不会看你的努力过程,只会关注你的结果。
前一刻你还是乞丐,第二天你就中了3亿的彩头,大多数的人只会看到你暴发后的光鲜—就如笑贫不笑娼一样。
相反,即使有了这3亿的乞丐,一样没觉着多么幸福时,其实对他来说生活也没有意思。
成就和成果,一定是能让人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东西。
有了目标去努力的认识,有了理想自己和现实自己的差距,想要去填补的认识,第一次你会感到自身的干劲来源。
而后,你只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一次次体验成果带来的好处,你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止是自己,如果自己的成绩、成果和成就能同时带来大家的幸福和喜悦,这才是一个质的飞跃,所有的辛苦和痛苦都会瞬间“灰飞烟灭”。
我们看到的很多老科学家,从优越的国外环境回到艰苦的国内环境,不辞辛劳,图的是什么?图的就是这个。
大部分大部分的人都到不了这个境界,至多能让父母朋友开心和露脸的程度。
小结
这些道理似乎我们都懂,而且都是人为是想当然的事,但是因为是“泛泛意识”,所以不用心去看待这些事的真谛,而让自己陷入以下状况。
人,似乎总是在意—自己听到的部分,自己看到的部分,自己考虑的部分,自己行动的部分,并为此而满足,但是,但是没有结果。
所以,为了从这个状态中“脱身”而出,请你沿着“百闻不如一见”的思考路径去考虑去行动。
这个思考的顺序,可以帮助你看到目标,找到好目标,寻到解决的条理和路径。
【一句话】
时常抱有“百闻不如一见”的思考意识,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都会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