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今年四岁半了,但按妈妈的口气:是唯利是图的“小人”,可见妈妈是有多怨气!比如,妈妈想和他一起去超市买菜,孩子却要在家看电视,这时妈妈说要去超市买玩具或者零食,彤彤会飞快跑去穿衣服,快速和妈妈去超市;妈妈想让彤彤帮忙摘菜,彤彤却想下楼去玩,这时妈妈说要给他做他最喜欢的煎饼,彤彤才会帮忙摘菜;而妈妈想让彤彤把地上的垃圾收拾一下,可彤彤一直坐那里看电视一动也不动,妈妈就很生气,说:“为什么你每次做事都要有好处才做,没有好处难道就不该做吗?”
直到现在,彤彤妈妈也依然很纳闷,为什么孩子这么现实,有求于父母时就对父母的要求百依百顺,无欲无求时则无视父母要求?其实,这里面的深层原因都是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真是打了自己的脸。
1.家庭成员间太注重利益得失,亲情淡薄
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经常因经济问题争执不休。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因为经济问题争执不下,过于计较彼此的利益得失,且平常在孩子面前也总提金钱和名牌,导致孩子也变得现实、功利。如果夫妻能够和睦相处,少计较一些金钱物质方面的东西,而更多注重家庭成员间情感的培养,让情感凌驾于物质之上,互相妥协谦让,相亲相爱,自然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而忽视利益。
2.父母教育引导不当,使孩子缺乏责任意识
很多妈妈让孩子干家务时都会说:“你能帮妈妈扫一下地吗?”“你能帮妈妈摘菜吗?”……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觉得干家务是妈妈的事,自己只是好心帮忙。再比如,很多爸爸在干家务时,也会说帮妈妈干,而孩子在和妈妈要钱花时,妈妈却会抱怨,觉得孩子太费钱什么的,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心理。家庭成员间既互帮互助,又应各司其职,让孩子明白他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理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不仅包括学习,也包括孝顺父母,不应事事要回报。
3.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鼓励方式不当
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妈妈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就承诺他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妈妈为了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就承诺他要给零食吃;妈妈为了让孩子考试成绩更好,就答应他考好了就去游乐场……总之,父母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总是承诺他要给补偿,要给奖励,可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那些事本就是孩子该做的,这种鼓励方式太现实、功利,导致孩子做事目的性太强,一旦没了目标,便没了动力。
4.受社会环境和交友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
现在的孩子得知信息的渠道实在太多了,父母没有控制,就会导致孩子价值观出现偏差。比如有些网站,总是宣扬金钱主义,什么人有钱就被人关注,什么人没钱就不受人欢迎等,导致孩子认为这是一个现实的、看脸、看钱的世界,所以事事要求回报。
另外,现在的孩子也过早地受到名牌的影响,孩子之间也总是互相攀比、炫耀,这必然会导致孩子价值观出现问题。所以要想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让他少接触不良信息,多和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接触,这样才能逐渐正其身、利其行,不再无视父母要求。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