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百年孤独》是在初中,随着页数一页页的翻着,时间流逝地飞快。历史就这样匆匆在书里走过,留下的痕迹不过一指墨香。《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人。《百年孤独》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拉美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品记录了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的传奇故事。整本书借马孔多反映了整个拉丁美洲的世纪风云,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经典之一。
《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给我最初最大的印象不是孤独,是宿命。孤独也是宿命带来的。因为有些东西不能靠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而且别人都没法帮忙,所以孤独里总是有那种无力感、挫败感。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退役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做小金鱼。这种重复,这种宿命一样的魔咒,让他每天都在做小金鱼,做完25条就融化重复再来。好像做小金鱼才是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使命一般。还有阿玛兰塔,晚年在缝制殓衣中渡过,白天缝,晚上拆,一直到死亡来临。这也是她的宿命,彻底丧失爱的能力,一遍遍的在殓衣中重温当年的热情。乌苏娜失明后,怕别人注意到自己的眼睛失明,便用剩下四种感官去判断他们的动作。但是乌苏娜发现,大家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走同样的路,重复着同样的话,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失明。我如果站在乌苏娜的角度,细思极恐。生活就像卡带一般,时间在流逝,但是人呢,人困在镜子中,无法前进。
作者: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和中国也有一种宿命式的渊源。早年间马尔克斯来到中国,发现街上卖的都是盗版的《百年孤独》,一气之下回国,并说死后150年绝对不会将《百年孤独》的版权卖给中国。但是后来,经过我们自身的调整和努力,马尔克斯还是将《百年孤独》的版权给了中国,这才有了范晔的译本。宿命就是,兜兜绕绕,好的作品,一定是流传于世界的。一定是被世界所铭记的,不论语言不论文化之间的差异,优秀的作品都会被认可。而马尔克斯本人都没有逃出过宿命的安排。晚年的马尔克斯同时患上了淋巴癌和家族遗传的阿滋海默症,忘记了自己是写过《百年孤独》的人,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拿起过诺贝尔文学奖。宿命就是,一切都会回到原点。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最后又绕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
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去世
宿命的步伐总是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向我们走来,孤独是宿命的一部分。《百年孤独》是作者希望拉丁美洲可以走出这种孤独的宿命,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马尔克斯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孤独是可悲的,但是宿命不是。宿命是兜兜绕绕依旧可以回到一个圆。我还记得一段电影的台词:凡事到最后必将皆大欢喜,如果尚未皆大欢喜,相信我......那就是还没到最后。世界终会趋向大同与和平,因为,我们都懂一个字,爱。
其实,透过《百年孤独》里的布恩迪亚家族,看到的不只是拉丁美洲,还有整个人类大局观。羊皮纸最后写道: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人,贵在自救。真正的孤独是对无限和有限、偶然与必然间的敏感,就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人这一生,结果是一样的,重在经历。跟着宿命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人生。《百年孤独》里的众人,他们的经历就如我们的倒影,在镜子中,熠熠生辉,照耀着我们,引起我们的的深思。
我们,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