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百年孤独好词好句-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讲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咒语?

百年孤独好词好句-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讲述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咒语?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05 02:52:29
阅读: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百年孤独》


说句实话,《百年孤独》前面这一段经典开头我已经会背了,即便如此每一次读来依旧觉得震撼有余,激发着我尚存不多的想象力。


自今年以来,我经常写有关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文章,可能是因为跟这本书有缘吧。我也认为人与书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人找书寻书,书亦识人找人。


一般来说,每次一看这本书就觉得有些话想说。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知道的,自己的看法终究是自己的看法,绝不能代表他人。有关这本书的观点,我不敢保证很全面,或者是一定正确,毕竟说来说去,读书本质上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自己能心领神会,有所得,有所乐,有所苦,有所思,就已足矣。


直至目前,我写过的下面6篇有关《百年孤独》的文章:


解读经典名著《百年孤独》:孤独是软肋,更是铠甲


《百年孤独》:一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巨著,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独》是值得全人类阅读的巨著引争议?看这千条评论怎么说


马尔克斯说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百年孤独》,为何食言了


“《百年孤独》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很震撼。”


再读经典巨著《百年孤独》:无法摆脱的孤独是命运最终的归宿


除看书之外,我也会去看看别人对这本书的解读与看法,比如高晓松和梁文道。高晓松的《晓说》,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也都是我本人平时很喜欢看的节目,总能从中得到不一样观点视角,体会读书的乐趣,也是非常钦佩他们二人渊博的学识与个人风采。


那么,就《百年孤独》这本书,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梁文道的解读与看法。


梁文道


梁文道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循环往复的咒语


梁文道:家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大地的历史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咒语。


马尔克斯


1982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要颁发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消息一出来,整个拉丁美洲和欧洲的一些左翼政府都为之沸腾了。刚上台的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比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早一天通知马尔克斯这个消息。获奖那天,马尔克斯家的电话忙到打不进去,古巴的卡斯特罗只好在第二天发来电报,祝贺这位拉丁美洲的英雄。


1962年,马尔克斯在家中写作


在拉美,马尔克斯是老百姓很喜欢的一位作家。据说他得奖当天,哥伦比亚街头的汽车全都停下来按喇叭。


记者访问一名妓女,知不知道我国出了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她说:“当然知道,我读过他的书。”“什么时候知道他获奖的消息?”“刚刚我床上一个客人告诉我的。”这句话被认为是对作家最伟大的恭维之一。


热心的记者为马尔克斯家特别架了一条电话线,以修复他和妈妈由于线路故障造成的长达三周的通话空白。原来他妈一直在祈祷儿子千万别拿诺贝尔奖,担心凡是拿到奖的人都活不长。马尔克斯在电话里告诉妈妈:“你放心,我会戴好黄色的玫瑰花去斯德哥尔摩,这样我就能保住性命了。”


这段对话听起来十分魔幻,难怪马尔克斯说为什么他的《百年孤独》在描写那么多如梦似幻的情节时会那么自如,因为“这些你们所谓的魔幻,在我们拉美本来就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且是我从小熟悉的”。


马尔克斯获得诺奖后接受采访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开始讲的是一种绘画风格,以区别于当时甚嚣一时的超现实主义,其后转向文学。换句话说,这个词原本来自欧洲,并且在拉美也有人比马尔克斯更早就开始魔幻现实了。


很多人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这个概念有误解,以为就是在写实的状况中插进一点不真实的、神奇的、想象的元素。其实,真正的魔幻现实主义是把魔幻的元素当成真的现实来写,不夹杂任何质疑。


有人说,《魔戒》和《哈利·波特》不也是魔幻现实吗?以《哈利·波特》为例,它里面所谓的魔幻部分与现实是有明显区别的,作者也有意识地把这两层分开处理。而在真的魔幻现实主义里,魔幻和现实往往被等同起来。


马尔克斯闭门写作《百年孤独》的房间


现代小说的主流写作模式——现实主义,其实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后的产物。首先它相信有一个稳定的现实,小说的写作是对这个现实的客观观察,虽然有时候叙事者是第一人称,但他基本上具备了一种全知的、无所不在的状态,看到的世界客观而稳定。这种模式从欧洲开始,遍布全球。


很多文化里原有的神奇传说、多重现实、科学与迷信不能分清,甚至小说语言本身的混杂多变,几乎都被现实主义霸权排挤掉了。


而当《百年孤独》出现且完成得如此出色时,大家猛然发现,为什么一定要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和语调来写作呢?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原有的民族传说和神话般的现实写进去呢?为什么不能用民间乡野父老说故事的方式来书写一部小说呢?


马尔克斯本人并不认同《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作品的说法,他认为他写的就是现实。坦白讲,我并不太相信这个说法。作为一个在欧洲生活过的人,他应该很清楚欧洲主流文坛的理念,想必也意识到自己的写作要突出某种异国色彩。难怪有人说,这本书不只是第三世界的寓言,也是一部自我东方化和异国化的文学作品。


他其实是刻意魔幻了一把,然后又加以否认。


无论如何,《百年孤独》里有太多精彩发亮的句子和篇章。据说,马尔克斯写作时进入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以至于写出来的所有句子都闪着光芒。


我看《百年孤独》最强烈的感觉是,马尔克斯简直在耗散自己的才华,因为到处都是密集而充满华彩的段落,每一页都充满了爆炸性的句子,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种高度紧张、凝练的能量。


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记住一些永远无法忘怀的片段。


比如写各色人物的死亡:全镇有史以来最美丽的女人死的时候,逐渐飘上天空,像天使一样慢慢消失不见;一个儿子死了之后,血从伤口里流出来,在地上形成一条行走的线,绕着房子的墙角,以免玷污了客厅当中的地毯,最后流到他妈妈的房间,通知这个死讯;整个家族的老祖母乌尔苏拉临死之前,身体越缩越小,缩回到婴儿一样;而家族最后一代传人,因为父母乱伦应验了传说中的诅咒,这个孩子长着猪尾巴诞生,又在出生后不久被蚂蚁掏空了身体,一路拖回蚁穴。


尽管有这么多令人难忘的段落,我想大部分人最难以忘怀的恐怕是小说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2014年3月6日,马尔克斯生日当天摄于墨西哥城


这是个《圣经》般的开头,《百年孤独》也被认为是拉丁美洲的《圣经》,从世界的创始开始,到世界的终结为止。书的结尾讲到兴盛百年的马孔多村庄最终衰落,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一代人在房间里读着早在百多年前就写好的预言书——预言整个城镇和家族的毁灭:


“他没等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个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将会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的一切,自永远到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百年孤独》中的很多故事会让第三世界国家的读者看后觉得似曾相识:总会有一些奇怪的战争发生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可是打到最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打仗;也总有人在革命,只是革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


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的兴衰讲述一个时代的兴衰,他用了一个很特别的方法:人名的大量重复。大部分读者看着看着会把人名搞乱。事实上,人名的混杂重复与某些情节的对应,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是重复的变奏曲。它告诉我们,家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大地的历史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咒语


【梁文道内容解说部分基于《开卷八分钟》由凤凰书品整编而成】


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都大名鼎鼎,但对于马尔克斯个人生平,你未必知道。


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加勒比海城市阿拉卡塔卡,是家中长子,有10个兄弟姐妹。他从小跟随外祖父生活,后来就读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附近一所寄宿学校,对阅读产生浓烈兴趣,尤其深受海明威、福克纳、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作家影响。他出版过的主要作品有17部,其中以《百年孤独》(1967年)和《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为我们所熟悉。


这位伟大的作家于2014年4月17日,在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得知马尔克斯去世的事实,哥伦比亚降半旗默哀三天、多国政要哀悼马尔克斯、中国出版社向家属发信表示慰问。


斗转星移,千年更替,对人类来说,永恒不变的是什么?是人类的欲望,是人类的孤独,也正是因为永恒的孤独与生命的轮回,才使得《百年孤独》讲述的不止是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而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百年孤独》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为四十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在文学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发了阵阵阅读狂潮。在经过众多顶尖出版机构和出版人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在《百年孤独》问世四十余年后的2010年,获得了这本书的中文版全球正式授权。


目前,此书的影视版权也已于2019年3月被Netflix 买下,相信不久的将来,《百年孤独》将会被搬上荧屏,再次引发一波全球热潮。带着对它的挚爱与欣赏,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你,它不太好读,也不太好懂,但我相信只要真的读进去了,震撼之余,可能你一辈子就再也不会忘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