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用了洛湃的诗做标题,这篇改《百年孤独》的名言“生命中所有的寂寞,都要用寂寞偿还”做标题,因为林风眠的一生,刚好是倒了过来,他是将“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寂寞,都报以微笑与灿烂”。
林风眠 《菖兰》1961年,上海美术家协会藏
说林风眠的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林风眠的家乡梅州山区现在还是穷乡僻壤,在他记忆中却如此斑斓,如此灿烂!
为什么林风眠穷乡僻壤的家乡如此斑斓,如此灿烂!——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为什么林风眠会把女人画成回忆中的样子?——如此悲凉又如此长寿,直到92岁才去世。林风眠画中的仕女都很特别,象是女人。因为往事都不堪回首!6岁,他母亲被渗猪笼;25岁,妻子难产母子双亡;再婚后生一女,文革患难时,法国妻子带女儿离开中国……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如此大家该读懂了吧:百年孤独的林风眠,对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寂寞,都报以微笑与灿烂!
世上能读懂林风眠的人非常少
但毕竟有一位,一位也许就够了……
之前写了的两篇《也许走得太远了,早就忘了故乡——让你读懂林风眠的风景画》、《原来是为了分别,命运才安排我们相逢——让你读懂林风眠的仕女画》,我觉得世上能读懂林风眠的人非常少,所以推荐了一幅画,我认为这画的作者也许跟我一样,也读懂了林风眠。
这画的作者也许跟我一样,也读懂了林风眠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孤独就像是他的宿命,晚年他已全盘接受这宿命,不再抵抗,而是自觉地与世隔绝,凭着记忆重画在浩劫中毁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
如果你也读懂了林风眠,也用你的作品告诉我。
我为什么要去香港看林风眠的画?
香港画展看到的画许多都是他在香港画的,是晚年的作品。
《痛苦》1989
到了晚年,林风眠在香港创作“噩梦”组画:《火烧赤壁》、《恶梦》、《痛苦》、《基督之死》、屈原》、《南天门》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优美而为激烈惨淡的画面,墨线强劲而多斜势,多折落,多击撞,充满不安和张力。情感如狂风暴雨,激荡、冲撞着胸中暴裂的火花。
林風眠《火烧赤壁》
看过了真迹。印象最深刻的下面这一组画,展览者在艺术馆的灯光下很震撼!使人联想起牛鬼蛇神,联想对悲惨人生的血泪控诉。一个老人,在孤独中。不断都画了15年。不但恢复了以前的许多旧作,还创作出如此震憾心灵的巨作!
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有时,一种神秘而重要的东西在他心中兀然出现,使他完全脱离了现实,浮游在往事的回忆里。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本堂主推荐阅读:
也许走得太远了,早就忘了故乡——让你读懂林风眠的风景画
原来是为了分别,命运才安排我们相逢——让你读懂林风眠的仕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