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猛地被开头的一句话深深吸引: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我承认自己非一般能够耐着性子看完一本书的妖孽存在,读书是一种随心所欲而荒芜迷离的过程,有的时候,一位细品慢赏的妖孽在读完书后,竟然可耻的发现自己不知道在看什么,挺着腼腆而矫情的脸面四处诉斥着自以为儒家大家而自居的优越感,并不知道这种狗娘养的的良好表现,是存在当下晦涩心里一种自我安慰的高尚情操。
《百年孤独》是一本称得上上品的经典书籍,我不是妖孽,我也并非快意恩仇般行云流水的匆匆敷衍了事看完这本书,这是一本只有孤寂感的人才能读得懂的书,这是写给那些沉浮在狗娘养的社会如稚荒诞却心怀着一颗孤独而巅峰自我超越的人来欣赏的。
一本《百年孤独》散发着彻骨悲凉的气息,翻开这本让无数还挣扎在自我内心世界不断虚无死寂徘徊不定的狂人必读的书籍,我就常常在缅怀那些,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这种气势如虹的大世之人,可曾想着自己也是百年之后,如此孤独而悲凉。那些风华绝代的伪世人,把玩着一些自以为门面的才干,遗留给世人的是一种红粉骷髅罢了。那些小有聪明的伪善人,在这本书之下,都得夹着自己那份得意,怀着六分恶毒,三分炎凉,还得给自己给子孙不忘留下一份善心。
无怪乎马尔克斯花了那么长时间去写出这本书,它的确与我之前所看过的很多小说都不一样。情节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达空间的压缩,因为篇幅摆在那里,这是一种孤独者才能感觉到。
整本书数十万字中的大部分是马不停蹄的快节奏情节发展,而作者的表达并没有刻意地塞进字里行间,而是靠着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的不变来达成。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整本书的情绪却如一只巨大的木桩钉进了大地一般纹丝不动。作者正是用这种手法来凸现出这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蒂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几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块石头,抵挡得了过去,却无法与未来同行而深深孤寂。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死。他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击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过了整个马孔多,避开了所有人的眼睛,绕过容易被弄脏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厨房忙碌的乌尔苏拉面前——乌尔苏拉才是这个家族数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也是真正的世人。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第一个死去的布恩蒂亚,流出来的是孤独之血。火药的硝烟气味久久不散,萦绕在他的房子里,萦绕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这一刻使我想起,孤独者废材的一种伟大的一世。
合上这本书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贯穿百年的孤独那彻骨的荒凉,感觉到狗娘养的青春已经变得孤寂而漠视,我们正赶往一处怀着孤独心的艰辛旅程。
文章: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