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百年孤独好词好句-读懂了《百年孤独》,便再也不怕孤独,强烈推荐!

百年孤独好词好句-读懂了《百年孤独》,便再也不怕孤独,强烈推荐!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07 03:16:03
阅读:

《百年孤独》从1967年首次出版举世震惊,到漂洋过海盗版盛行,到2011年这本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终于获得官方中文版的授权,得以正式出版,至今还盘踞在各大畅销榜的前列,很多人都被它的大名和种种传言吓住了,认为读《百年孤独》需要相当高的的文学造诣,其实只要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想理解这本书并不难懂。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你快速了解《百年孤独》的手册,相信看完它之后,当你再翻开《百年孤独》,它将不再仅仅是你脑海里的高岭之花。


正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时间和空间就在马尔克斯的笔下拉长延展,打从阅读第一行文字起,布恩迪亚上校的记忆犹如第一滴从积雨云上滴落的雨水,看似漫不经意,却牵扯出了日后疯狂猛烈的暴雨雷鸣,命运无法停止地砸在干裂的地面,水珠激起尘土飞扬,又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为读者营造一种脱离现实的魔幻感受。


故事里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生活圈,信仰,性格,理念,追求,却都是孤独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为家族付出一生。第一代人开辟了马贡多镇,此后这个家族在这里生活,为了完成他们心中的正义和信念,履行着从他们出生起就无形担负的职责,甚至为了一些荒诞可笑的理由,匆匆完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自认为非做不可的事情。我们又能苛责什么呢?


他们每个人和我们一样,生来独立,是家族的一份子,又并不属于家族,他们区别明显,却如此相似,而他们最大的相似点——孤独,似乎自打这个家族诞生在这世界上,就与他们紧密相连,他们生来孤独,死后也无法幸免。


但我不认为《百年孤独》这本书是为了描写孤独而作,相反,它是一本打破孤独之书。



百年孤独的历史缘起


马尔克斯曾说:“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百年孤独》里神话般魔幻的世界,其实也是马尔克斯关于整个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投影。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数十万人丧生。在拉丁美洲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它蕴含着神秘的力量和辉煌的文化,也见证人类不停上演的充满耻辱压迫、血腥残暴的悲惨闹剧。


在马尔克斯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里,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百年孤独》中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透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在此历史背景下,个人能不能走出孤独,获得自由呢?


图片/Martin Vlach


连上帝都想回避的问题,于是有了巴别塔的故事。其实岂止是上帝,人类自己也在“共同努力”和“内部分裂”中摇摆不定。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这里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齐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魔幻的隐喻是孤独最绚丽的外延和反衬


如果你乍一看小说中天马行空的情节,可能会觉得胡说八道,因为文章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让人们不免产生失真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也不可能人们集体失忆,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 ,人们也不可能见了死者却毫无惧色——但这一切都自然而然放入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这让故事与现实的关系若即若离。


更令人在意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这从家族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马尔克斯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的产物——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而他技巧性的记录下了这一现象。


图片/Martin Vlach


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孤独”这个词汇的内核。因为种孤独不仅仅弥漫在布恩地亚家族和马贡多镇,而且渗入了人们狭隘思想中,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是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作家冷静的指出这一点,并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这何尝不是期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发奋摆脱孤独呢?



孤独是一个轮回的怪圈


很多时候人们身边聚集的人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孤独,越能体会到精神世界的独立与唯一性。所以尽管人们会在虚假的应酬中会倍感窒息,但显然在这一刻我们也格外清晰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它提醒我们不断思考,让思想与灵魂经历千锤百炼,最终达到片刻的宁静。所以一个看似肤浅的人的灵魂也可能在某一刻福至心灵,如苏格拉底般深邃。


外表的阳光,和内心的平静并不冲突,就像这世间一切是非对错一样。不同立场不同经历,甚至不同年龄的同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地,成熟与幼稚的界限和黑与白一样,向来模糊。马尔克斯用自己的阅历和见解,经年累月,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个问题,而谜底总绕不开一个词:孤独。


女性时常被看做胆小、柔弱、克制的,但在她们娇小的身躯里,同样也孕育着澎湃的激情和勇猛的欲望,让她们不惧一切。《百年孤独》先后出了两位名为阿玛兰坦的女性,她们看似无关,但她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孤独,却推动她们完成了家族内在的轮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位阿玛兰坦,是乌尔苏拉的小女儿,出于对姐妹丽贝卡的嫉妒,本来心无所属的她抢走了千方百计阻扰丽贝卡的婚礼,不惜下毒,却错杀了自己哥哥的爱人,但当丽贝卡的爱人转向她时,阿玛兰妲却残忍冷酷的选择了拒绝。当丽贝卡与自己的哥哥乱伦被逐出家门后,阿玛兰妲便和自己的侄子开始了绵绵的纠缠,即便没有真的发生什么。


第二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位女性,她继承了上一个阿玛兰坦的欲望,和自己的外甥相爱了。虚伪的婚姻加剧了这份乱伦的、纯粹的失常爱情的疯狂,在忘我的爱情中,这位一开始壮志满满想改变这个萧条的家庭的阿玛兰坦,却成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破坏者。她的到来几乎让每一个读者满怀希望的以为,她会是重振布恩迪亚家族的希望,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谜底揭晓,阿玛兰妲.乌尔苏拉为自己的外甥生了一个孩子后,大出血而死,那个孩子正如老乌尔苏拉在最初警告后辈乱伦的诅咒那般,有一条猪尾巴。



不断奔跑


也要停下来回望


我们常常说,罗马在地域上占领了希腊,但希腊却在文化上吞并了罗马,回望历史,一个兼具希腊文化的罗马,谁又能明确的指出,这座城邦到底是由谁说了算?历史是循环的,而不是直线的,由于我们的健忘和对自己力量的盲目相信,导致循环的命运看似无法抗争。


可纵观历史,我们却无时无刻不与“无法抗争”的命运作斗争。马尔克斯用《百年孤独》提醒我们,可能你正在经历的不是一场血肉模糊的战争,你没有看到流血,也没有人为你喊口号,你甚至没有痛苦,一些陌生到足以颠覆人生的东西作为“常态”无孔不入,让我们习以为常,然后主动相信“本该如此”。


可是万一我们妥协了,“自由”该怎么办啊?


放不下自由,所以选择抗争,但即使反抗了,也不一定成功,没有回报没有奖励没有结果,毕生的努力不会有人知晓,被当做异端追打,穷极一生被孤独折磨,不了了之。


图片/Purity Cheng


这是最惨的结局吗?


我相信不是,因为你看,如马尔克斯笔下的人物,即便无力承担人类幻灭般的孤独,也要寻求另一种方式承载它,从而达到人类与命运的某种和解,就像阿玛兰坦坦然的选择了加快速度为自己织成一件寿衣,死亡成了她所渴求的解脱。


但信仰依旧在小圈子中流传扩散,而知情的人们没有保持缄默,严防死守最后一片阵地,马尔克斯自己也不例外,他选择了写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建立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穷。”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事实证明,孤独并非无人理睬,世界,它到底是在乎的。


读书,是最高级的修养.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后,有更多的精彩内容等你哦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