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你的人生中会出生很多岔道,然后呢你每一次选择就会耗去你的时间,耗去你的精力,我觉得要克服焦虑的办法,其实大概就是说你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这一段时间的时候,在你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几件事,第一件事你要想清楚说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就我热爱什么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情;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去完成,这件你喜欢的工作和你专业的事情。
2、人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那段时间其实也是,你面对这些事实变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那个焦虑是非常大的。
3、罗斯福说: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对财富,对金钱本身一点都不排斥,我觉得当一个有钱人挺好的。
4、我们现在的焦虑,可能是成长的焦虑,是希望获得成功的焦虑,但成功者确实也有成功者的很多的一个困扰。
5、过了这一段以后,使得我感觉到人生也好,国家的进步也好,它不是一个黑和白非常分明的一件事情,它大量的事情是发生在一个灰色的地带,这个也是我后来写作的,一个主要的一个立场和观点。
6、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全村的人都富起来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是那只抓住老鼠的猫。
7、我刚才站在对面的时候,我就焦虑症发作,因为我在看旁边那堆书,我在找有没有我的书,就一本也没有找到,写作者都有这样的焦虑。
8、所以我在想年轻的时候,你如果有一次很长途的旅行,对你的一生来讲是有很深远的意义。
9、林肯讲过一句话说,三十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三十岁以前如果你没有愤怒过,像我们讲愤青过,你是没有良心的,三十岁以后你还是一个愤青,而且只知道愤怒的话,那你是没有脑子了。
10、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蜕皮的过程,你要蜕一层皮才能有一个新生,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种种痛苦。
他求真:为了写成《大败局》,他走访那些轰然倒闭的大企业,扛住了受访者的冷眼与愤怒,坚持写出了那些明星企业在“花样年华”中灰飞烟灭背后,引人深思的逻辑。
这本书,也成为了“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至今仍是无数企业高管与政要的反思手册。
为了写就《腾讯传》,他采访腾讯工作人员近百次,企业资料倒背如流,甚至比马化腾本人还清楚些,他笑着说:“我天天问,问的别人都烦了。”最终,从一个小办公室成长起来的商业帝国,被他勾勒得一清二楚。
他敢说:从陈年的凡客的四大迷失,到萧萧时光下的褚时健和他的橘子。无数企业的兴衰更迭以及错误决策均被他忠实记录,其中不乏行业大佬与他的许多好友——这样当然会得罪不少人。但在吴晓波的眼里,企业的命运蕴含着宏观经济起伏的底层逻辑,“我有义务将这些展现给读者。”
在财经作者光环后,吴晓波还有许多标签:#岛主#、#最早的房地产投资者#、#亿万富豪#...
1998年,他刚刚30岁,他预测了日后的土地价值会不断攀升,贷款在西湖旁购买了房子,还不止一栋,他笑称:“我是杭州最早炒房团之一。”
1999年,他花50万的价格在千岛湖上买下了一座200亩的小岛——这在当时几乎不可理喻。而如今,该岛的估价已达到数千万元,岛上的4000多棵杨梅树每年为他带来五十万的稳定现金,而自产自销的“吴酒”在上架十分钟后就被销售一空。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早在2017年就完成1.6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0亿元…
吴晓波用自己的投资选择和成就,证明了他从不只是纸上谈兵,他教你的是真枪实弹在市场打过胜仗的本事。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每天听见吴晓波》系列节目从2016年第一季上线,到2019年第三季完更,收获了无数好评。
连行业大牛、企业大佬也对课程推崇备至。
香港文化界大咖梁文道说:“他的节目像我这样一个财经外行人听起来完全不费劲,但又能学到很多东西。”
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说:“这个节目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商业故事和启迪心灵的商业思想。”
企业家柳传志说:“他的节目,有高度,结合实际,而且很风趣。”
如今,每天还有无数听的人追着吴晓波问:
吴老师,与5G相关的投资机会该怎么把握?
吴老师,互联网巨头鼎立的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
吴老师,区块链技术能否走出实验室实现商用?
吴老师,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新中产家庭该如何保卫自己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