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簌簌寒冬至,又到了白雪纷飞的季节。
雪是冬天的精灵,也是冬天的灵魂,它的纯白浪漫,苍茫凄冷给无数诗人带来了灵感。
你读过最美的“雪”诗,是哪一首?
今天小编就给你介绍五首关于“雪”的诗歌,带你走进古人的冬天。
1.终南望余雪
关于这首诗其实还有个小故事,当时的作者祖咏是在科考的时候写下这首诗。
原本按照题目要求,他需要写出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可是他写完这四句后便搁笔了。
因为他觉得这四句完整地描绘了一幅雪景图,再写下去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
当时的考官一再劝他续写,他都无动于衷。
最后的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落榜了。
然而历史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他的这首诗在后世广受好评,最后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
大雪过后,终南山显得格外秀美,皑皑的白雪尚未融化,远远望去,就像白云漂浮在天际。
傍晚时分,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平时雾蒙蒙的林木显得分外透亮。
天色越来越暗,凛凛的寒气席卷了整个小城。
诗歌从“望”字着手,由终南山写到了城中,勾勒了一幅清新的雪景图,正如明朝钟惺的《唐诗归》所言“缥缈森秀”。
2.咏雪
不知为什么,我很喜欢张打油的这首咏雪,没有绝妙的词句,没有幽美的意境,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手法,甚至有些粗俗,但却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后景物的特点。
全篇不着一个“雪”字,却又句句写雪,这样的境界常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这首诗其实也不算正规诗,而是“打油诗”,而作者张打油就是这种题材的缔造者。
传说张打油是唐朝的一个农民,擅长写这种调侃风的诗歌。
有一年冬天,大雪过后,村民们来到他的家中,请他以“雪”为题材,赋诗一首。
张打油望着茫茫的大雪,心中若有所思,忽然见到窗外一只黄狗和白狗在雪中追逐奔跑,灵光一闪,便写下了这首诗。
在大雪的覆盖下,方圆百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不远处那口井就成了特别扎眼的黑窟窿。
而在雪中追逐的两只狗,黄的被雪花染成白色,而白的却仿佛肿了起来。
全诗比喻恰当,风趣幽默,不失为一篇“咏雪”佳作。
3.夜雪
白居易的这首诗是他在谪居江州诗所写,当时他的心情本就十分愁闷,又逢雪夜,想到孤身一人,心中的悲戚愈发浓烈。
在诗中,他不正面写雪之大之猛,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手法,看似句句写人,实际处处写“雪”。
诗歌从他的感觉写起,其实雪已经下了很久,可是诗人起初却浑然不觉,待到被中的寒气袭来,他恍然惊觉。
白雪泛出的光芒照亮了窗户,本是拥衾而卧的他再也睡不着了。
忽然他听到了窗外大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响亮。
而这“折竹声”不仅写出了雪之大,夜之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当时是彻夜不眠。
他为何辗转反侧?
“衾枕冷”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内心的孤寂。
雪越下越大,他的心中一片荒芜。
4.长相思
说到纳兰容若,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爱情词,悼亡词,但其实边塞词也在他的词作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作为御前侍卫,他曾经多次随驾出巡,这首便是他远赴塞外时所写的一首词,取景宏阔,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
词的上半阕写的是路程之艰辛,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来说,这样长途的跋涉自然是有些吃不消的。
每到夜晚,望着“千帐”内的灯光熠熠,他就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亲人。
所以到了下半阕,词人便着重于抒发他的思乡之苦。
帐篷外,风声夹杂着雪声,不绝于耳,打碎了他思乡的美梦。
他辗转难眠,想到远方的家乡,那里没有连绵不绝的风雪声。
帐外的风雪愈是猛烈,帐内的他思乡之情愈是浓烈。
这样的心境也许只有羁旅天涯的游子,方能体会一二吧。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是唐朝刘长卿的一首五绝,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图。
夜幕降临,暮色下的青山显得更加苍茫迷蒙。
诗人独自一人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他走了许久才看到一户人家。
在风雪中,破败的茅草屋显得更加简陋,即使如此,诗人还是上前敲门借宿。
正当诗人准备就寝时,忽然柴门外响起了犬吠声,想来是借宿之家的家人回来了吧。
虽然诗人描写的是一个凄冷的风雪夜,却令人倍感温暖。
一是主人家的善心,让诗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刘长卿当时因为遭人诬陷被贬谪,一路跋涉,来到了这个小山村。
主人家的好心收留,就像深冬里的一把火,让他温暖更让他在看到了一丝光明。
二是芙蓉山主人一家的浓浓温情,无论外面的风雪多大,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家里的门都永远敞开着,“风雪归人”这是一幅多么温暖又美好的画面。
所以这首诗看似凄冷,实际却温暖人心。
正如《唐诗正声》所言“极肖山庄清景,却不寂寞”。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