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的话
说起我与《白说》的结缘,还是在京东购买柴静的《看见》之时,偶然间邂逅了这本书,而柴静和白岩松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敢于说话的媒体人,对二位自然是十分钦佩,故在购买《看见》不久之后,处于好奇,买来《白说》,想看看白岩松写的书,是否如其言辞一般犀利,针针见血?
《白说》全书当中,前半部分仔细浏览,后半部分走马观花,但仅仅是这样子,还是感觉收获良多。2016,来到北京,进入猪易,认真看过的书可能就只有《看见》、《白说》以及奥莉娅娜-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录》了。这三本书,个人认为,对于做媒体的人而言——如果说《白说》教会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媒体人,那么《看见》就是让我们知道面对不同的受访者,我们应该如何做好身份的转化,去更加“接地气”的和他们交流,而《风云人物采访录》当中,则更多的让人学到面对不同受访者时,一些不同的采访技巧。当然,每个人看书,有每个人的侧重点,这只是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个人的一些看法。
与大家分享的是《白说》,前面内容或许有些跑偏。下面,就将我读过《白说》之后的一些感受以及想法与大家做一个分享、交流,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先将《白说》这本书给大家介绍一下——
《白说》全书分为岁月、价值、沟通、态度和时代功五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白岩松在过往讲演中,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给我们带来的内容,所以这本书亦可称之为“白岩松演讲集”或者“一个老新闻人教给我们的经验”吧。下面,进入正题!
一、说话不是件好玩的事儿
在《白说》的封面上,除了白岩松的照片,还有一段话——
年岁渐长,已经有权保持沉默。更何况,众声喧哗的时代,我用嘴活着,也活在别人嘴里。
今天为你点赞,明天对你点杀,落差大到可以发电。显然,话多是一件危险的事,然而,沉默是件更危险的事!
从一本书的封面,我仿佛看到了白岩松面对当下某种环境或者一些事情,那颗义愤填膺、敢于直面的强大内心,而通过这段话,也我对白岩松的崇敬又增加了几分。
反观当下社会,在沉默者和说话者两者之间,显然前者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不敢说话,保持沉默貌似成为了当下我们国家、社会、企业等大小个体面临的常态。对于我们自身,所见所闻关于“沉默者”的例子实在太多,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想要强调的一点是——
无论在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团队,我们需要敢说话的人,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看到问题或找出问题,并且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并付诸实践,这样一来,这个企业、团队才能有无限生命力,才能更好的、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在这里,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嘴上把不住门”的人,出现问题,发生什么事情,总是忍不住要说出来,说出来就舒服了,不然憋得慌。当然,有时可能让同事们不痛快,在此表示歉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二、不漂亮的失败,也是另一种成功!
在伦敦奥运的报道中,有记者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以为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情都能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输!”
——来源于《白说》第一章节之“活着不是非输即赢”
通过这段话,我想到了自己以及当下的一些现状,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想赢怕输!学生考试考了第一家长脸上才有光?各种比赛,得了第一才能对得起爹妈交的那些高昂的费用?诸如此类,例子太多。总之,当下的我们,总是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在追求结果的道路上,这个人在潜移默化中的一些变化,有些或许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小步,有些或许已经成功!但是,没有拿第一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没有成功!
白岩松在这一小节,用了一句“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来开始讲述,那么,“小灰机”要说的是——“不漂亮的失败也是另一种成功!”何出此言,在大咖的面前说这话,是不是很张狂?我也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无意冒犯。
不怕大家笑话,引用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实例来说说吧。
2016年9月份,团队在陕西杨凌召开会议,我做了新闻报道,在发布完最终新闻稿件之后,得意洋洋的收拾东西下班了。夜里11点多,正当洗漱完毕准备休息的时候,一张微信截图过来了——由于我的不细致,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到业内某位专家内容部分,几个专业术语出现了错误,引发了对方强烈不满,在某行业微信群当中对我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让我很是委屈以及吃惊。这或许是进入行业以来,经历过的最严重的一次被别人否定吧。彼时在心里不爽之余,憋着一口气,暗想——“以后一定要认真一点,有机会,一定要为自己正名!”。12月中旬,机会来了,等的不算久,这位曾经批评过我的老前辈邀请去参加会议,由于前期做了充分准备,在会议中我们准确、及时的报道得到了他的认可,我打心眼里高兴,当然也感谢我的队友,我能够在前辈面前翻身,我两的默契配合也功不可没!临走之前,向同事说过的“此次会议,我一定要在他面前打一个翻身仗!”也算是实现了。
那么通过这一实例,我可以理解为我失败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前半部分是不漂亮的失败,那么最终的结果也算是成功了吧。以为在经历了那次失败以后,我不断的提醒自己,要细致一点、认真一点!并慢慢的有所变化,最终翻身。如果没有那次失败,或许我还没有认识到马马虎虎给我带来的不良影响,或会在日后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一次不漂亮的失败,造就了我一点点小小的成功!是那位前辈“骂醒”了我吧,我得感谢人家!
另——在这一部分,还想说说白岩松所提到的,我们不缺乏面对失败的能力,而往往折在了一两次的成功上!我们拥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却没有一个很强的“抗表扬能力”!总之,在面对一些小小的成功之时,应该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吧,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两次小小的成功,或许是侥幸,或许是你真的有这个实力,但是这得看你经不经得住了,经得住,你会逐渐登上金字塔顶端,经不住?或许你会距离金字塔底层越来越近!最直接以及大家知道的例子——当年的“天朝大国”晚清政府,以及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当然,我自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抗表扬能力”,容易“膨胀”,这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
三、创造力的来源——靠谱的团队、靠谱的人
2013年是《东方时空》创办二十周年。它在1993年创办,为什么几年内就能成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专题节目?那种创造力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就从这三个“有闲”来的:
首先,由于进行了改革,合适的人可以进来,不合适的人可以走,每一个栏目的人都会有一点富余。这种人力资源上的“有闲”就产生了强大的竞争力,同时每个人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要更有创造力、干得更好。
第二,也是由于搞改革,制片人可以支配经费,干得好的人多给,干得不好的人少给。这是有一点闲钱。
第三,由于不是满员,同时还可以吸纳社会上的“大脑”,优秀的人云集在这里,就会有多余的时间和智慧。那几年,永远是前面有人在播节目,后面有人在研发新节目。所以,很多新节目都不是领导指定的,而是我们自发推动的。像《实话实说》这样的节目,领导没让做,可是大家做出来了,一看还不错。一个新的热点栏目就诞生了。
——来源于《白说》第一章节之“做点无用的事”
白岩松将打造成功栏目的“终极武器”归结为三个“有闲”,这是他作为一个前辈的观点。晚辈站的高度不及前辈,故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更加注重于三个“有闲”里面的第三点内容的另一种理解。
第三方面当中,白岩松提到——优秀的人云集在这里,就会有多余的智慧!还有后面——很多新节目,都不是领导指定的,而是我们自发推动的。这两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将这段话从后往前看——新的热点栏目诞生了,靠的是什么?敢于自发推动的那波人,以及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带来的多余的智慧!这又说明什么呢?
要想造就成功必须要有靠谱的人,打造靠谱的团队!为何?因为这些靠谱的人,志同道合,将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充分法规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为了目标,这些靠谱的人在一起能够很快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鸣,这可以促使他们在工作和实操中更好的分工协作,团结一致,从而达到一种更好的效果。自然,带来的结果也是事半功倍,或者说时不时的会制造小惊喜!对于我们猪易以及猪易各个团队而言,靠谱的人亦是十分关键!我们需要及时清退队伍中那些“不靠谱”的人,为了团队更好的发展,也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即使在当时不能发现这个人是否靠谱,但在这方面,一旦我们发现“不靠谱”,就要及时清退,以免给团队和企业带来更大损失!俗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大概就这样的意思吧!另,这也需要我们更好的“看准”人!
四、最好的价值体现是什么?
在《白说》第二章节《价值》中,小标题为“得失不是非有即无”。这一章节的内容涉及的面很广,故没有什么代表性的语句来作为主调,或者像白岩松书中所言——精华,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追求、总结出的中心思想,而是这个中心以外散发的一点一滴!故,该章节亦是如此,针针见血,字字珠玑,没有一个明确的论调,却让人读后豁然开朗,而最深的体会,便是让我明白——怎样的价值体现才会最好,最合适的!
大家都知道,说到“价值”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体现我们自己的价值,但往往忽略了给我们更好创造价值的平台、企业或者团队!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有很多时候面临着集体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冲突,到底该如何选择?我的观点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但集体价值(企业、团队等的价值)的体现在更多的时候要放在实现个人价值之前,因为你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
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先给企业创造价值,再去实现或提升自己的价值,或者在帮助企业实现或者创造这个价值的过程中去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反过来,你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又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故,这个问题看似让人很是矛盾,但关键在于你自己想干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有人说“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每天不断激励自己,你终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是第三方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会先说我来自哪里(公司),再提到个人,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前后关系,我看来就是是对你所在团队、平台的肯定,其次才是对个人的一些介绍。换句话说,没有这个平台,你进不了这个圈子,进而别人也不知道你是谁?当你脱离了这个圈子,再遇到曾经的故人,及时人家认识或者认可你,也是基于前期在某一领域内在平台为你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了你自己的价值,这给你铺好了路,如若不然,谁会认识你是谁?就像我自己新入行的时候,第一次出去报道,别人认识我是谁?别人只知道这家公司或一个平台,进而知道了你。道理就这么简单,不多赘述。
简言之,在我看来,最好的价值体现就是在优先体现企业价值或者为企业创造价值,进而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这两者在有些时候是先后关系,有些时候可以齐头并进。
五、媒体人到底该怎么传播?
因为公司最早的定位是问题,而现在也是专门搞媒体相关的事情,故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媒体人,至于是否合格,我只能说“正在路上”吧。媒体人即是传播者,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更好的传播,下面就来看看最后这一个问题。
《白说》第三个章节《沟通》的最后,有白岩松自己的“读后感”。文中谈到——传播的主动权已全面向受众倾斜,传播者更多的处于被选择的境地。
主动权已不在你手上,人家想看八卦还是八项规定,可是自己定。不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真正出局!
在这里,或许每个传媒人都感触颇深。我们不谈网媒对纸媒冲击云云,就拿我们自己来说——之前在PC端那种千篇一律的稿件也挺吃香,众多同行转载,你抄我,我抄你,也会保持不错的流量,大家都能混口饭吃。但现在呢?已经不是我们传播什么,受众就会接受什么的年代,更多的是——人家想看什么,我们就得发什么!所以在这部分大家都有清楚地认识,我这个毛头小子也没有资格来评头论足,论这方面,我认为现在我们菁华研习社的李班长应该是感触最深的一个人吧。猪易通上面该呈现什么,他比任何人清楚,他也比任何人意识到了我说的这个问题和提出的这个观点,也可以说是我赞同白岩松的说法吧。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奉献出能够让大家喜欢的内容,众口难调,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奉献不一样的精彩内容,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现在我们做得好,但还没有最好,仍然需要更进一步!当然,如果我们奉献的内容能够让读者学以致用,解决其问题,那是最牛逼的了!
另外,白岩松在这部分还提到,媒体人必须会讲故事,并提出——节奏,是讲故事的核心!所以总结下就是——会讲故事并且可以掌握杰作,收放自如的媒体人,或媒体平台才能拥有更多的受众!节奏就是“合理布局”,如何将素材合理分配,让故事讲得更精彩!
新闻媒体,五个“W”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下比拼的是——除了五个“W”之外,你传播的东西,能否让读者产生共鸣,利用这种共鸣吸引更多的人来,接受你的内容?除此之外,就是作者提到的——文章要“有血有肉”,因为所有的故事,最终都要回归到“人”这一主题!
最后就说一点——长篇大论真的好吗?不见得!书中提到目前全世界新闻平均字数为700字,还有持续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这里借用白岩松书中的话——“干我们这一行的,永远要思考一个奶粉和水的问题——全是奶粉,太浓;全部是水,就是假冒伪劣。什么情况下最好喝,得调配到合适的比例”!
《白说》带给我的收获很多,绝不仅仅是以上提到这些,看来我对白、柴二人的欣赏和钦佩没有明显的错误哈。总之,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媒体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如何更好地传播,更好地服务于你所在的这个圈子等等,以上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足还望各位积极拍砖,助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谢谢!
最后,强烈推荐这本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