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名寅,字伯虎,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少年出仕,却被牵涉入科考舞弊案,终生不得为官,穷其余生潦倒落魄。甚至死后,都无钱安葬,只得好友祝允明相助才得以草草入墓。在晚年悲惨交加的窘境下,唐伯虎写下了这首临终诗,却也成为了他的诗作中最有争议的一首诗。后人在读到他的临终诗时,认为其三分豪迈七分悲凉 ,千百年来无人可及!
临终诗 ——唐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诗文翻译:
人活着的时候,总会面临分道扬镳,不妨人死后归于地府,两者其实是一样的。
人间和地府这两个地方大体上相似,就当作是一个人在陌生的他乡漂泊流浪吧!
诗文鉴赏: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唐伯虎在饱经沧桑之后,或许是幡然顿悟,或许是胸心开拓,发出了如此般的感慨。诗人在此处将人生的离别与死亡相提并论,显得格外旷达超脱,有一种视死如归的豪迈,但其心中的抑郁、酸楚、悲凉却无法掩饰。这种感慨不仅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落寞,更是他悲凉心境的写照!
唐伯虎虽才华出众,却无法容于社会,一生坎坷落魄,直至潦倒而死。他的一生中也有饮酒高歌的闲情逸致,他曾试图仿效陶渊明那般世外桃源的生活,就像《桃花庵歌》中写的那样“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借酒浇愁、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唐伯虎的失意可以在醉酒中短暂忘却,却不能在酒醒后逃避,直至自己仅存的一点儿幻想都磨灭了……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自幼以考取功名为志向的唐伯虎,却落得个锒铛入狱、终身禁仕的惨痛结局,他的穷困潦倒、他的愤懑不平无人可诉,全都蕴藏在了这首临终诗中。这首诗深刻表露了唐伯虎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却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对于已经洞悉了生死的诗人来说,不管将来如何,还有比这命丧地狱更差的结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