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父亲的称呼,多达80余种,你知道多少种?
作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对称谓的讲究就大有学问,比如现代意义上的“父亲”,在古代的称谓就多达近百种。而作为一国之君的帝王,也拥有自己独享的专用称谓,他人是不可僭越的。在此,老黄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人口中笔下的“父亲”到底有哪些?
父亲的通用称呼有:父、严亲、翁、家翁、阿公、尊、家尊、叟、老儿(语出赵彦卫《云麓漫钞》:“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等。
父亲的自称有:乃公、阿爹、哥哥(语出唐代家法,父对子自称哥哥。《唐太宗书甘泉帖》:“省书潸然,益增感念。善自将爱。遣此不多。哥哥勅。”)、乃翁(语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子称父的称呼有:大人、先生、夫子、公、耶、哥(语出《棣王炎传》:“惟三哥辨其罪”,李琰称其父玄宗“三哥”。)、爹爹、爷爷(语出《宋史·宗泽传》:“建炎初,宗汝霖留守东京,群盗降者百余万,皆谓汝霖曰‘宗爷爷’”,以之为父。)等。
对人自称其父的称呼有:家严、家君、家公、家父等。
称他人之父的称呼有:尊大人、尊君、尊公、尊侯(语出《家训·风操篇》:“尝有甲设宴集,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等。
称自己去世的父亲:亡父、考、显考、先君子、先大夫、先父、先公、先臣(语出君前自称其亡父。《左传·昭公三年》:“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杜注:“先臣,晏子之先人。”)等。
方言中的父亲:巴巴(语出《茶香室三钞·巴巴妈妈》:“按巴巴俗呼父也,字亦作爸。”)、郎(语出《北史·节义传》:“李宪为汲固长育,恒呼固夫妇为郎婆。”朱珔曰:“盖北朝称父曰郎也。”)、郎伯(语出《送秦少章从苏公学》云: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伯前。)、老子(语出《晋书·孝友传》:“潘综与父骠共走避贼。骠年老行迟,贼转逼骠。骠谓贼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去。老子不惜死,乞活此儿。’”《老学庵笔记》:“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又《正字通》:“自江北至北方,称父曰老子。”)等等。
上述对父亲称谓的总结,是出自清人梁章钜的《称谓录》。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称谓也有变化,尤其是方言中的称呼,各地不尽相同,有许多并没收入。比如,前些日子看了苗月导演的电影《大路朝天》,主人公就称自己的父亲为“老汉儿”,这不知道是四川哪一片的方言。再如我的家乡,俗称父亲为“大”,有些儿化韵,又不是标准的儿化发音,在此,我也找不出正确的拼音来表述。在你们家乡,对父亲是如何称呼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