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爸爸妈妈的寄语-为什么孩子经常咬人?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延迟了,父母要及时满足

爸爸妈妈的寄语-为什么孩子经常咬人?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延迟了,父母要及时满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4 20:40:10
阅读:

前几天带叮咚回娘家,正好2岁的侄女还有10岁的侄子都在,小家伙们玩得特别开心,正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叮咚突然跑到厨房哭着跟我说:“妈妈,妹妹咬我脸!”低头一看,果不其然,叮咚的脸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牙印,看样子咬的不轻。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跟我说最近囡囡(小侄女)不知道怎么回事,特别喜欢咬东西,经常把玩具放在嘴里咬,前几天在幼儿园把小朋友咬了,晚上回家又把圆圆(侄子)咬了,气的你哥揍了她好几下,第二天还继续咬,你说她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叮咚幼儿园,也有个喜欢咬人的同学,据说以前很乖巧的,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儿,特别喜欢咬人,今天咬这个小女孩的脸,明天咬另一个小男孩的胳膊,被家长找了好几次,孩子嘴上认错,知道咬人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没几天又继续咬,吓得小朋友都不敢跟他玩了。


为什么孩子会突然咬人?难不成真的是孩子变坏了吗?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做的不是打骂训斥孩子,而是沉下心来寻找孩子“咬人”背后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原因解决问题!


孩子为什么喜欢咬人?

孩子咬人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孩子出牙期,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表示,自家宝宝出牙的时候特别喜欢咬乳房,有时候还会咬出血,让妈妈疼痛难忍,出牙期咬人主要是宝宝牙齿痒痒,不舒服,然后可以通过啃咬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宝宝两三岁以后,牙齿基本出齐了,不会在经历出牙的不适,为什么还会咬人呢?


01】孩子自己的原因


■孩子口腔敏感期延迟了


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他们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上面一段描述就是所谓的口腔敏感期。口腔敏感期在半岁左右出现,持续到宝宝6岁,但是实际上0-2岁才是宝宝口腔敏感期的高发期,在这之后,别的敏感期会慢慢出现替代口腔敏感期,而用牙齿、舌头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应该在2岁前完成,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2岁以后的孩子一般不会再咬人、啃咬东西了,如果超过2岁这个年龄,孩子还出现咬人、啃咬东西的情况,很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延迟了


而口腔敏感期延迟的原因,很可能跟孩子的饮食有关,大家都知道孩子4-6个月以后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时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复杂,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要一直吃软的食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在长牙敏感期,给孩子提供太精细、太柔软的食物,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就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会抢别人的食物,捡地上的食物,在后期还会出现咬人、啃咬物品的情况。


■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同样是两三岁的孩子,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有的表达能力不错,有的比较差,尤其是遇到事情太紧张太急促的时候,他们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不满,可能会通过咬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前段时间叮咚幼儿园开展了亲子课,家长们去学校参观孩子一天的生活,饭后玩耍的时候,孩子们一起玩玩具玩的特别好,突然一个小朋友跑上前抢另一个小朋友手里的娃娃,在多次拖拽抢夺无果后,被抢的孩子直接在对方的手臂上狠狠的咬了一口,咬的那个小朋友哇哇大哭。


还有些孩子,当他们的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通过咬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比如孩子想要玩沙子,但是妈妈说沙子太脏了,不让孩子玩;孩子想用剪刀剪纸,妈妈担心剪刀不安全,阻止孩子使用剪刀,对于这些情况,孩子往往会非常失望,他们想要通过语言说服妈妈,可是却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述自己的不满,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就会出现咬人、挠人的情况。可以说,咬人有时候也是 孩子的一种发泄的方式


■ 社交能力不足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的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叫做前运算阶段,是孩子从学习语言开始到5岁左右的这个时间处在前运算阶段的孩子,通常会有下面几个特征:


  • 运用符号的能力,他们运用语言符号,身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以自我为出发点,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场思考问题。
  • 思维的不可逆性,他们的思维是单线运行。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孩子社交方面的能力,让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当然,每个孩子的发育是不同的,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在这种特点的限制下,社交能力比较糟糕,他们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能会通过咬人、打人的方式来解决,结果让矛盾和冲突大大加深;有些孩子的社交能力比较好一些,他们会用一些比较柔和,比较有效的方法,缓解这种冲突和矛盾。


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咬人的行为也是他们社交能力不足的表现。


02】环境的原因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老师的分享,这位老师说他们班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反复出现咬人的情况,为了找出原因,老师记录了孩子每次咬人前的表现,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老师发现孩子咬的对象不固定,在咬人前还有一个“捂住耳朵”的细节动作,最终老师发现,当教室环境特别吵闹的时候,这个孩子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他会烦躁的捂着耳朵,在教室跑来跑出。当过了某个临界点之后,就开始咬人了。


把事情搞清楚以后,老师开始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调整,他们把会产生较大噪音的积木区搬到了教室的内侧,把比较安静的阅读区和安静区搬到了门边的位置,这样孩子进入教室的时候就不会被嘈杂的环境影响,同时还可以去阅读区或者安静区玩耍,调整自己的情绪,环境调整以后,这个孩子咬人的行为明显减少了不少。


03】家长的原因


■ 没有满足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孩子口腔敏感期的过渡时间长短跟孩子的满足情况有关,如果孩子口腔敏感期得到满足,可能会早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相反,如果孩子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延迟这个阶段。比如孩子牙齿、舌头探索环境的敏感期,一般在孩子2岁以前已经完成了,但是由于父母的护理和喂养不当,比如在孩子喜欢把手指放进嘴里啃咬探索的时候,嫌弃小手太脏,认为这是坏习惯,强迫孩子把手拿出来,制止孩子的探索行为;在孩子需要硬一些食物的时候,给孩子长期准备的食物太精细、太柔软......这些都会让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得不到满足,于是就会延迟这种敏感期,到了两三岁还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与控制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发现孩子咬人时,不及时制止,不给与纠正,反而觉得孩子很厉害,对孩子表示夸奖,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变本加厉,继续咬人,开始咬家人,后来咬同学,咬外人。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控制,这种控制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同时孩子还会出现一些暴躁的不良情绪,当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咬人、打人的情况。


有些家长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遇到问题不是打就是骂,孩子会受父母的影响,养成暴力手段,在跟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打人咬人就是最常见的暴力方式。


作为父母,应该如何预防孩子咬人的情况呢?

首选需要根据孩子的表现,查找孩子咬人的真正原因,是口腔敏感期延迟还是家长的过度溺爱,环境因素还是其它?然后再对症解决!


1.满足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孩子口腔敏感期的主要表现就是啃咬东西,如果是口腔敏感期延迟的话,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干净的东西给孩子啃咬,以便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比如: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各种软胶、硅胶磨牙棒等等。


2. 父母控制住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喜欢吼叫打骂,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通过暴力的方式处理问题,所以想要孩子不打人,不咬人,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别再用暴力的语言、行为对待孩子。


3.父母要认可孩子的情绪


孩子咬人,很大原因是孩子有很多不满的情绪,可能是有人跟他们抢玩具,或者是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只能通过咬人来发泄。此时父母应该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倾听、共情的方式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同时还得判断孩子咬人的原因,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枉顾孩子的情绪,对孩子又打又骂,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4.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情绪


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很难自己调整,大多都会通过咬人、打人或者伤害自己的方式发泄,对此建议父母教会孩子恰当的方式处理情绪。比如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找老师,找爸爸妈妈,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


叮麻寄语:


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为什么喜欢咬人,咬人的背后有什么动机呢?是因为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还是因为情绪不好想要发泄,或者是他们面对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总之,父母在孩子咬人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找到孩子咬人背后的动机,然后再对症解决,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强制孩子!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