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题材上——“重新走进经典”
在题材上,这部《巴黎圣母院》采用的是法国大作家雨果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其实看完整场,会有很明显的感触,和之前看过的作品相比,这部音乐剧并没有那么强调“叙事”本身。因为剧本的特殊性,大家可能对故事情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多观众其实事先已经知道了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悲剧结局走向。所以这部音乐剧本身的看点被很精妙地转移了——精彩绝伦的音乐和舞台表演成了让这部作品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描述看完音乐剧的整体印象,在其他音乐剧中更多会留意感受剧情的紧凑叙事和波澜起伏,而在这部作品带来的是音乐剧本身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对于题材,想补充延伸的是,其实查询其他的法国音乐剧作品,也发现很多选用了经典的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亚瑟王传奇》等。法国的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很多具有法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转化到音乐剧中,也能发现这个艺术特点。比如在《巴黎圣母院》的视觉设计上,就有很多非具象化的场景,“概念多于具象”,有一些场景甚至会有一种“印象派画作”的感觉,更在乎给你营造什么样的感觉,而不是具体展示很写实的东西。比如其实巴黎圣母院的这个教堂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其实会有一种阴郁压抑的氛围,渲染情绪,为悲剧情节铺垫。而在百老汇音乐剧里,我常常觉得场景的炫目布置、频繁轮换,令人视觉上应接不暇。我会觉得《巴黎圣母院》利用这种方式吸引人更注重音乐和舞台表演——音乐剧“灵魂”,这种做法更高明。
舞台剧剧照
音乐上——典型的法国音乐剧代表
在音乐编排上,这部作品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以往印象中典型的音乐剧,会有一个“主旋律”作为全部剧的中心,穿针引线般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不断强化主题。从音乐的专业知识来说,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而这部剧看下来,除了起义前的旋律有部分重复演绎外,其他基本都是独立完整的歌曲。不得不为作曲家的才华折服,其中有好多首都很打动人心。再加上法国音乐剧则偏向于使用更加具有现代风格及戏剧效果的摇滚音乐,这些类似流行音乐的作品更加令人难以忘怀。
从音乐本身来说,法语音乐剧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的色彩性表现。“德彪西的音乐拥有细腻、繁复的和声,新奇而富有色彩的配器,以及光怪陆离、闪烁着奇异光斑的旋律线条,音乐中的一切技术手段如和声、调性、织体等都成为了色彩的表现手段,这与法国艺术中特有的审美特质相契合”。它的旋律优美,织体丰满,调性色彩丰富。削弱调性的功能性、注重调性的色彩性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核心内容。《巴》对比课上听的古典主义音乐,音乐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不复存在,更接近流行音乐本身,所以对于观众来说,接受门槛并不高,即使不是同个文化背景的观众,也能为它音乐中的法国风情着迷、被它的丰富情感打动。
舞台表演——简洁却深刻有力
在舞台表演上,歌手不再有很强的动作表演,而是让专门的舞蹈演员来演绎。像创设了一个出来演绎各段旋律的独立空间,有极强的情绪代入感,消减了距离感,观众专注于歌手的表演,同时可以从舞者大幅度抽象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宣泄,加上很灯光、背景,每一幕都给人深刻的集中的情感印记。歌手的演唱像是真实面对面的述说,让人动容。而百老汇的唱唱跳跳有很强的戏剧感,视觉上很浮华、很丰富,甚至会有很多滑稽幽默的感觉,很强调“表演技巧”,有时却没那么触动人心。
比如在《身为神父却爱上一个女子》的独唱:“你若下地狱,我也愿意跟上,因为那里就是我的天堂。”神父的痛苦和压抑显得十分真实,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停驻在神父内心绝望的呐喊,在那个鲜活的角色身上,在他全力演绎的情感上。就算观众在道德伦理角度无法认同角色,但却也被他的真实情感打动,和痛苦的他感同身受。这时候的表达方式简单但有力,胜过其他繁复的布置和编排。
具体片段赏析
个人觉得最精彩的片段是:他和主教以及卡西莫多三人合唱的那首Belle,三个人唱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意境。背景曲调温柔婉转、透着哀伤。先是卡西莫多对艾丝美拉达毫无保留的甚至显得卑微的爱意,透过每一个音符句句敲砸在听者心上,而主教一开口,虽表达的也是对艾丝美拉达的渴慕,却充满疯狂和压抑,缺少柔情。最后登场的菲比斯,深情但却带着自负。加上宗教式的定格场面意味深长,音乐和视觉上结合有强烈的美感。
舞台剧剧照
还有个人很喜欢的Le Temps Des Cathedralse诗人独唱的片段,副歌部分拉长隽永的声调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那几句演唱几乎没有任何肢体动作,他就这么站在幕前,用辨识度极高的声音和适时的喘息换气,娓娓道来,听众就和他一起来到那个中世纪的巴黎。
写在最后
《巴黎圣母院》在音乐、表演、故事表现等方面都独树一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从未了解过法国音乐剧甚至没有涉猎音乐剧的人一下子被其魅力打动,像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般惊喜。作为可接近的鲜活的艺术珍品,它让我们这些观众感受到,高于生活一点的艺术是这么美好和令人享受,而在无形中让我们对欣赏生活、欣赏艺术有了更多期盼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