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巴金的名言-周末我在警察书屋等你——读巴金《随想录》:忏悔与救赎

巴金的名言-周末我在警察书屋等你——读巴金《随想录》:忏悔与救赎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6 19:44:19
阅读:

在总的心理意向上,


忏悔不但具有负疚、


耻感与补赎的意象,


还包含一种渴求从卑鄙渺小中超拔出来的意象。


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


——巴金


周末,我在警察书屋等你。


本期分享一一《曾贞:忏悔与救赎》


我是很多年前就打开《随想录》的,至今也不急于合拢。它曾经令我震惊,震惊于巴金创作这部散文之前的思考,也震惊于巴金本身的破例与耄耄之年的才情。在中国文学的殿堂里,《随想录》是没有姐妹的——我一直找不到相比较的对象。这位纯粹的老人,在决意揭开自己过往历史时候,要经历过多少艰难的思考?或者是一种什么力量来促使他解除心中的包袱并去掉思想的灰尘,而如此决意坚定地剖析自己的灵魂?曾经以为,巴金以自己的经历写作《随想录》是一种勇气——他可以强调这是一部真实之作,他毫不在意将自己重新放回过去,以赎罪者的身份来要求世人的评判。


1


1


1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随想录》是天生脱俗的。那种脱俗的美感远远超越文本本身。我认为这是一部有情且多情者的伤心史,也是一个真诚者的忏悔录——就连伤心与忏悔,都沉浸在他难以冷却的激情当中。只有这种激情,才可以使这位老人在整整耗费了七年的光阴中,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的巨著,向世人奉献这一部“说真话”的大书。它渗透了老人晚年所有的思想与感情,他的笔底浸透着过去不想回首又不得不回首日子。在他的笔下,完全以忏悔的形式直接向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代言:“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真诚地忏悔与真实地拷问让巴金充当先锋的投枪,敢于以开荒者的勇气对自己作一次总结。


在《悼念老舍同志》一文中,巴金写道:“我们不能保护一个老舍,怎样向后人交代呢?没有把老舍的死弄清楚,我们怎样向后人交代呢?”他自然不应当为老舍的死去负任何责任,可是他就这样向自己也向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自己的反思和忏悔,使他以一种宗教似的情怀来虔诚地进行一次次地深刻地自我批判,表现出一种牺牲自我拯救千万人的精神,并通过这样深刻的反思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建立起一种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1


2


1


在总的心理意向上,忏悔不但具有负疚、耻感与补赎的意象,还包含一种渴求从卑鄙渺小中超拔出来的意象。真诚地忏悔实质上是对旧的自我的一种否定。忏悔意识还把巴金从自我内心探索引导到对人生最深层次的拷问上来,并思考一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


他在《十年一梦》中终于坦言自己寻到了心灵的自由,要做自己“自由思想的精灵”,他说:“…我不一定看清别人,但是我看清了自己。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


1


3


巴金是幸运的,他总算找回了自己,不再做“精神上的奴隶”;他又是不幸的,他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别人,却又更深地陷入了自责和“无力回天”的痛苦之中。“奴在身”的痛苦与“奴在心”的痛苦使得他在《随想录》有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并形象地记录了自己在精神世界的诸多悖论中的挣扎并寻求解脱的心路历程。


然而,一生具有救世情怀的巴金,最终将自己的痛苦没有狭隘地来一个鱼死网破,而是从精神的角度来寻求“万人的幸福”,我们把这理解为一种担当精神。这种担当对于巴金来说可以是一种使命,也可以是一种精神的自觉,是建立在某种价值基础上的牺牲精神。巴金并不是个虔诚的教徒,但对基督教文化的礼赞也可归一斑。他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忏悔意识,超越追求和拯救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寻求个人精神寄托的根本途径。


《随想录》的创作折射出在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悲苦,选择与追求,认定人生的理想与现实永远无法调和,而痛苦永无止境。但是可贵的是,巴金并没有将它引向虚无,而是企图做到奋力超越悲剧。


1


4


萨特有句名言:“人是自身行为的结果”。认为只有通过他自己的超越自我和超越境况的行为,才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某种意义。巴金选择了写作,选择了用《随想录》来达到自己的结果。我想是因为在他看来,语言高于一切。他要把一切转化为语言。这样才可能使他获得某种解脱,也可以说是某种“拯救”,只有通过这种重新证明自己。或许巴金清楚自己一生走来虽然辉煌也依旧如此残缺,但他更清楚爱是人类的唯一救赎。他以自己残缺的人生而不安并企图得到某种补偿,于是他把自己与神拉近了距离。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存在。在巴金看来,神的本身就意味着永远的追求,不管人生是否残缺,神依旧存在。巴金心中的神是一种境界,他就走在通往这个境界的路上。有人也把这叫做天堂。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巴金以自己的方式来总结了他“这一生的收支总帐”,他要把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思考以及对后来人的忠告一一记录下来。他以宗教的情怀在真诚忏悔自己的时候,也道出了一个民族最需要的“忏悔与反思”。


1


END


1


文字 by 广西警察学院 曾贞


朗读 by 广西警察学院学生 覃婷婷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bgjswxh@163.com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