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法国政治上最为动荡的时代,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雨果到左拉,法国作家灿若群星,而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更是在法国小说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重要地位。今年是巴尔扎克 (1799-1850)诞生220周年,他的作品两个世纪以来世代相传,至今依然长盛不衰。他的《人间喜剧》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不仅使小说成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也使法国小说登上了欧洲文学前所未有的高峰。
创作环境
巴尔扎克写作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人们对财富和金钱的贪婪与追逐,在促进经济自由竞争的同时,也造成了物欲横流和人性泯灭的社会风气。
巴尔扎克的家庭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他的父亲当过图尔市副市长和巴黎的粮食局长,是个白手起家的资产者。他在51岁时娶了19岁的安娜-夏洛特,婚后丈夫沾花惹草,妻子红杏出墙。私生子亨利把家财挥霍一空,巴尔扎克的妹夫靠着贵族头衔吃喝嫖赌,总之全家都在向他伸手要钱。巴尔扎克学习法律后当过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生,见证了社会的不公和司法的黑幕。他先后借钱开办印刷厂和铸字厂,甚至去撒丁岛想开发银矿,但结果都经营失败、负债累累,终其一生都备受高利贷者和出版商的压榨。“在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对金钱的迫害、物质的统治,有过他那样深切的、痛苦的感受。一连串的厄运和失败倒使他在生活体验上比任何人都富有。”(艾珉:《幻灭》译本序,载巴尔扎克《幻灭》,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页。)在经历了十年痛苦的摸索之后,他终于走上了创作小说的道路。
人所共知,巴尔扎克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实“批判现实主义”这个名称是后来高尔基发明的,所以它并非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与之前的浪漫主义和之后的自然主义之间没有明确的传承关系。丹麦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1842-1927)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就把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归入浪漫派。巴尔扎克就是以雨果为首的浪漫主义文社的成员,曾参加拉拉队到剧场捍卫雨果的剧作《欧那尼》(1827)上演。雨果两次投票支持巴尔扎克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巴尔扎克则赞扬雨果是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为他的诗集撰写热情的评论,后来还把自己的小说《幻灭》题献给他。
巴尔扎克临终前一个月昏迷不醒,浑身发臭,但雨果还去看望他,揭开被子轻轻地握住他的手。巴尔扎克的葬礼于1850年8月21日在拉歇兹神甫公墓举行,雨果和大仲马亲自扶柩下葬,雨果还在葬礼上发表了动人的演说。
《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巴尔扎克决心用笔来完成拿破仑未能用宝剑完成的伟业,写作鸿篇巨著《人间喜剧》。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做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陈占元译,载《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二卷,第100页。)他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91部长篇小说。共有2400多个人物,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现实,构成了一幅社会变革时期的历史画卷,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和规模宏大的社会史诗。
巴尔扎克改变了浪漫主义小说讴歌爱情的创作观念,把主宰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作为主题,撕下遮盖在人际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人类被金钱扭曲的一切感情和欲望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人物都来自现实生活,他们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金钱,因此失去了正常的人性,形成了一种畸形的炽烈激情,这种激情的火焰日夜焚烧着他们,直至葬送他们的生命。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冷静客观地描绘了他们曲折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
巴尔扎克小说的重要特色,就是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定义:真实地描写细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小说注重描写财产、房屋、家具、陈设、器皿、服装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高老头》里对伏盖公寓的描写堪称典范。巴尔扎克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注重实地调查,以丰富的想象力对观察到的一切进行艺术加工,使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欧也妮·葛朗台》(1833)是一部资产者的发家史。葛朗台身上集中体现了资产者崇拜金钱、为追求金钱不惜一切以至丧失人性的本质。《高老头》(1834)是巴尔扎克在40天之内满怀激情地写成的。高老头的命根子就是两个女儿。他对女儿的爱本来应该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却只是给他带来了贫病交加地死去的悲惨结局。《高老头》还描写了来自外省的大学生拉斯蒂涅、搞非法勾当的苦役犯伏脱冷。这些人物后来在巴尔扎克的多部小说里反复出现,开创了多卷本长河小说的体裁,成为后来左拉和罗曼·罗兰等效法的榜样。(via社会科学报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