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关注,每天都有美洲君精彩文章哦~
“巴黎圣母院着火了。”
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在瞬间燃烧了世界人的冲动,全世界的媒体人都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他们对这座建筑着火的深切悲痛,甚至是那些不研究法国文化的人,也依然为这样一场文明之殇而痛哭祈祷,为这场大火即将带走的千年文明瑰宝感到惋惜又惋惜!
为什么巴黎圣母院的一把火却烧起了世界人民的痛心呢?作为文明的承载和历史的见证,这座哥特式的文化遗产早已经超出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学术界限甚至是国籍宗教界限。在巴黎圣母院的各个角落,在它哥特式的尖顶上,在它的彩色玻璃中,在它的斑驳的墙壁上,都留下了来自世界人民的回忆。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1200万人参观这座大教堂,他们都与朋友和家人在那里合影留念,使得这座建筑成了世界记忆的承载!当有一天面临着失去,伤心总是难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文物的损毁与消失,带走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它可能预示这这些老物件身上承载的千年文明要在人民的心目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巴黎圣母院本身,以及它其中的每一件物件,都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巴黎圣母院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惟妙惟肖结构,更在于它所包含的内容。
它的许多遗迹,比如著名的荆棘之冠、比如绚丽的玫瑰之窗、再比如凝固着历史人物瞬间的一座座雕塑,诸如此类的物品,无论宗教或信仰体系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受到尊敬,甚至对那些信仰不同的人来说,也变得意义非凡,因为这些,人们逐渐唤醒了那些曾经远去的历史记忆。
一座巴黎圣母院几乎就是一部法国史,它见证了法国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
1239年,圣路易将荆棘王冠放置于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的完工寄予期望;年仅10岁的英王亨利六世荣登大典的光影依然存在;1447年,查理七世庆祝光复巴黎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圣女贞德的故事还写在1456年的历史书页上;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摧残与蹂躏也一直没有被忘记;拿破仑的丰功伟绩被记录到了《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油画上;以及在二战中顽强的存在,静静地守候,迎接属于巴黎的解放等等……
巴黎圣母院不仅成为了法国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成为了这个国家历史的最重要的承载!
中世纪的辉煌、二战的硝烟、一位位君王的繁华与落寞,都因巴黎圣母院的存在而变得再次鲜活!而这些记忆从物品和空间中创造出来,以文化遗产的形式矗立在人民面前,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它的价值,激起人们保护它的冲动!当它有一天面临失去的命运,心痛之感则是自然地反应!
当然,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在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警示,文明是坚韧的,它可以承载千百年的风雨轮回屹立不倒,却也是脆弱不堪的,可能瞬间化为灰烬永无寻回之时!迫在眉睫的危险迫使我们必须直面遗产的脆弱性,以更好的指导我们洞察现在,把握未来!
巴黎圣母院这样的一场大火所引起的文明重殇刺痛了世界人民关于文明最柔软的心底,就像中国人民想起了圆明园的苦难,就像俄罗斯人民听到了几十年前圣彼得堡冬宫火灾的余响,巴尔米拉古城的毁灭之殇,还有那些在意外或者无奈之中被毁掉的众多文化遗产。
纵观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火灾和无数其他的例子,也许没人会想到巴黎圣母院现在依然加入到了他们的时刻!我们的无能为力让他们在历史的瞬间烟消云散,岂能不痛心!
所以,作为世人,作为这场大火的关注者,我们的心底难免会泛起一种“总是在失去以后,还想再拥有”的隐痛。同时也呐喊出一种共同的声音:我们要尽力的去守候它们,延缓它们的消失,小心的呵护,让其远离灾难,精神长传!
从这些意义上来上讲,那些已成为文化遗产的东西,已经超越了政治实体和虚构边界的意义。当它处于危险之中的时候,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你都会感到紧张的心跳,都会惋惜一去不返的损失!
就像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虽然无关乎我们的国度,无关乎我们的信仰,但是直面熊熊燃烧的火焰之时,我们依然明显的感觉到面孔上火焰的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