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励志名言 > 拔苗助长歇后语-拔苗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拔苗助长歇后语-拔苗助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3-29 15:24:38
阅读:

还记得那个“拔苗助长”的故事吗?


古代宋国,有一位农民,总是嫌自己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秧苗往高处拔一拔,不就长高了吗?于是,他就动起手来,把每株秧苗都拔高了一节,整整忙了一天。回到家还跟儿子炫耀,自己让禾苗长了一大截。他儿子跑到田里一看,所有拔过的秧苗全都枯死了。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心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把苗拔起来,根没了土壤还怎么生长?!况且秧苗根本不是这样长的,哪有这么快,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逐渐被淡忘了,但是拔苗助长的行为,一直在警醒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欲速则不达。


但是放眼今天,人类的科技进步了,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了,猛然回首却发现,“拔苗助长”的行为一直存在着。


虽然人类已经进化了几千年,但这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违背自然规律想要尽快攫取更多成果的行为模式,与几千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在做“拔苗助长”的事情,甚至愈演愈甚。


(一)


我们看过太多过劳死、猝死的新闻报道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突然间离开了我们,他们很多都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或者才华横溢、前景美好,但却死在了熬夜加班中,死在了彻夜不休不眠的忙碌中。


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透支自己、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做那些事情?


那些事情真的比生命更重要吗?假如给他们生命再来一次的机会,问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相信他们也都会说不。


因为生命没有了,一切都无从谈起。你自己必须先要活着,才有机会去创造,去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但就是这样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一件人人都明白的事情,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结果。


面对生命的逝去,我们扼腕叹息、深切怀念,我们讨伐相关人,追究责任,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啊。


谁能我们叹息完追讨完,就不会出现下一个过劳死?


找不到根本原因,不采取真正的有效措施,我们还会依然重复在“感叹-惋惜-声讨,然后趋于平静”的反复循环中,没有止境。


(二)


明明已经超出了自己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明明底线一次又一次被突破,为什么还要继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底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都会说,身不由己啊,不得不这样啊!


似乎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依然没有出路。因为这样的答案,是被焦虑感和危机感所裹挟着的,充满了无奈。


在焦虑感和危机感充斥的情况下,任何正常的意愿和想法都会被淹没,感受被淹没,情感被淹没,人性被淹没,只有冰冷畸形的目标在眼前闪烁。


为什么会有那种冰冷畸形的目标,因为有畸形的需求。而这些畸形的需求就是源自于危机感与匮乏感。


因为竞争激励,人们担心被自己取代、被淘汰,所以通过拼命努力,透支自己的生命能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即使证明了自己,自己已经不在或者病入膏肓了,又有什么意义。


因为生存所迫,去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去达成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目标。即使有任何不妥,也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再也不做这样的事了。没想到,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因为匮乏感而想要获取更多财富或成就更大事业,于是日以继夜的辛勤工作,并要求所有跟随者都用同样机械的方式,去换一个冰冷的目标。也许达成了,但透支的生命已走到了尽头,甚至有时生命到了尽头还没达成。


当缘起的种子是错误的时候,生命的走向一定会出现偏差。生命只能是越来越丰富多彩,越来越和谐平衡,单薄、偏激的生命状态,是不会被自然所支持的,无论是你主动去做的,还是被动去做的,只要是失衡的,终究会被自然和谐掉。


(三)


当然,一生都走正确和准确的路是很难做到的,出现偏差也是常态,只有偏了,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人类的文明,从来都是在自我反省中不断进步的。当偏差出现的时候,恰恰就是我们反省的时候。


这种反省,必须从自身开始。


你也许没有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那么从今天开始,你需要去了解什么是自然,去开始学习遵循自然的状态去生活。因为你自己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就在你心中。


找到身心自然舒适状态,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吃饭,工作时好好工作,娱乐时好好娱乐,张弛有致、松紧适宜。不妄想超出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不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清净自然,还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你。


你也许已经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但实际行动中可能还是觉得它并没那么重要。就像我们都知道要早睡早起很重要,但仍然会刷手机到后半夜、加班工作到深夜、喝酒聚会HIGH到深夜一样。知道做不到,不是真知道。以为可以侥幸用没有底线的付出,来换取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其实就是一种妄想。


任何通过自我伤害、自我贬损所获得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成果,而是一种不等价的交换。这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消耗,而不是自我创造。真正的创造,产生的不该是恐惧、匮乏和贬损,而是喜悦、拓展或温暖。


(四)


有人说,周围环境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是这样,我很想改变,但是我无法改变环境,我一个人能做什么呢?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一直都不是僵死的关系,而是始终处于一种互相调适和平衡状态。


当你处在一个与自己观念和感受都无法和谐的环境里的时候,绝不是走投无路的,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对抗、激化矛盾;二是沟通、调适,互有进退;三是离开,寻找新的适合自己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第一条路和第三条最容易选择,第一种是情绪驱动,对抗、激化矛盾,表达自己的不满,暴露问题,然后再寻求问题解决;


第三种是离开这里,更换环境,总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只要去寻找,一定能找到。但是,现实中很多人是避无可避,无法潇洒地离开,只能走第二条路了。


这条路让你与环境进行沟通,双方多些了解,再提出自己的主张,互相调适、慢慢推进。这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也是一条比较辛苦的路,一条最现实的路,但也是一条自己与环境共同成长的路。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对自己有感觉,有觉知,知道自己处在怎样的状态里,自己究竟想要怎样,这样才能够做出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反,如果你失去对自我的感知,交出了自己主宰自己的意愿,沦为麻木的机器人,那么发生什么都是可能的,也无可厚非。因为你已经放弃了自己,甘愿被裹挟,谁都救不了你。


(五)


还有人说,我这样先为自己考虑,会不会很自私呢?


如果你都不能够做好自己,又如何能够帮助到他人,又何谈为大家贡献真正优秀的自己呢。


所谓,力有不逮,无以为继。


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能力就难以发挥,事情就难以继续。该唱歌的去挑战厨师,期盼成为高水平大厨,而忘记了自己本来是做什么的;该演戏的去搞综艺,希望获取更多流量,但总觉的尴尬、水土不服。


专业的人不做自己专业的事,被潮流或者本心以外的东西裹挟着走,结果怎么会好呢。


专心做好自己,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即使周围环境不如意,你至少可以决定自己,让自己内心的光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最可怕的是人不看顾自己,而把所有责任和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人云亦云,熙熙攘攘,看起来好不热闹。但是热闹过后呢,你还是原来那个自己,没有提升自己,没有找到方向,更没有为这个社会贡献一点光亮和正能量。


自己决定自己,看顾好自己,并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尊重自己当下的状态,让自己的身心逐渐回归到一种自然平和的状态上,根据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去做自己喜欢或者力所能及的事。


生命这棵小苗,有它自己的节奏与美,你只要给他阳光与水,给他自然的土壤,它会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也许你拼命久了,不知道什么才是随顺自然;也许你紧张惯了,放松可能会让你极其不适应。不用担心,请跟随日出日落、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因为所有的自然与美,和谐与平衡,喜悦与自在,都在你静心的倾听中。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