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大神们的心法都是高度概括的,大家都铭记在心。
但真正要领会并应用于自己的投资实践,却又感觉不得要领,似乎难以复制。
比如,巴菲特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听起来很简单。
细细品味,大神说的似乎是避免追涨杀跌,把握“抄底”和“逃顶”即可。
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会发现这样的尴尬。
每每你觉得找到了“底”,是时候“别人恐惧我贪婪”了,然而…
跑堂小弟也多次感受过抄底抄在半山腰的惨痛经历。
一旦抄底被套,就面临灵魂拷问…
补仓吗?现在补,还是等等再补?
终于下决心认准了底,补仓进去发现套得更深了,再次重复灵魂拷问…
补仓吗?现在补,还是等等再补?…
最终或是没子弹了,或是信心崩溃没脸再看…
为什么我们的投资实践往往会陷于这样的困境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对“底”和“顶”的认识大多基于主观感受。
那么投资大神们是怎么做到更精准认知的呢?
有没有哪些指标是更客观的表征,可以用来衡量市场的“恐慌”和“贪婪”呢?
今天介绍几个门槛很低的情绪指标,帮大家摆脱对主观认知的依赖。
身边的情绪指标:谈论投资的活跃度
感受身边的信息密度,可以定性的捕捉市场的恐慌和贪婪程度。
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谈论一项投资时,无论是股市、黄金、还是更潮的区块链,说明市场的情绪热度越来越高。
大家都知道,如果连周围的大妈都开始涌入证券公司开户的时候,说明市场的贪婪程度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平。
那怎么判断市场的恐慌情绪呢?
如果周围有大量的声音说该果断跑路,就是表征市场的恐慌程度很高吗?
这往往一部分人主观上“逆向思维”,觉得是时候进场抄底的判断依据。
而实际上,如果周围还有大量的声音出现,正说明市场活跃度足够高。真正市场情绪高度恐慌的时候,应该是已经没有什么愿意出来表达情绪的声音了。而往往这个时候,绝大多数“抄底”的投资者也已经放弃了。
唾手可得的宏观指标:新股的发行数量
感受完身边的信息密度反映的市场情绪,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做做简单算数就可以得到的宏观情绪指标—新股发行的数量。
当市场情绪低迷的时候,新股的发行数量通常很少,准备新上市的公司往往不会选在在这个期间上市。因为通常这个时候市场给出的估值较低,公司在此时上市的募资效果差。
相反,当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就会明显增多。因为这时候市场上资金充沛,而且新上企业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高。
所以,我们只要留意一段时间内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就可以较明确的把握当下这个阶段相较于之前的市场情绪变化是上升还是下降。
其实这类能够反映市场情绪的指标还有很多,新股的发行数量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容易获得的还有新基金的发行数量,上市公司定增数量,“小盘成长型”公司的估值水平等,这些指标的观察角度都是类似的,可以根据自己的获得便利性参考使用。
交易软件里的技术指标:相对强弱指数RSI
前面的内容都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感受市场情绪,但相信有更多的投资者喜欢跟踪具体的个股。这里只介绍一个获取便利性最高的指标—相对强弱指数RSI。
之所以说RSI获取便利性最高,是因为在所有的交易软件里,都会有RSI的指标图表。相信大多数投资者对这个指标都很熟悉。
以某外国上市企业为例,股价与RSI的波动关系总是相对同步的。
RSI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衡量超买超卖的。
- 受计算公式的限制,不论价位如何变动,强弱指标的值均在0与100之间。
- 每种类型股票的超卖超买值是不同的
- 通常来说,强弱指标多在70与30之间波动。当六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
- 当六日强弱指标下降至20时,表示股市有超卖现象
这里的数字只是通常意义的定性概念。具体到每支个股,应该多研究它历史的RSI波动情况,从而确定这支个股的超买或超卖值。并非超过80就一定是卖点,也并非跌破20就一定是买点。
结语
以上的介绍都是围绕如何把握市场情绪,从而在投资中选择合适的买卖点而展开。
但作为一个价值投资信徒,基本面馆认为更优先的环节是,首先要识别哪些才是有长期价值的优秀公司。锁定价值标的后,才是考虑如何择机进入。
部分内容参考MBA智库,如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在公众号订阅基本面馆,获得更多信息
基本面馆,开灯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