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发生在诸葛亮“三气周瑜”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鲁肃、刘备和诸葛亮。原文如下:
鲁肃大喜,便再往荆州来。玄德与孔明商议。孔明曰:“鲁肃必不曾见吴侯,只到柴桑和周瑜商量了甚计策,来诱我耳。但说的话,主公只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计会已定。鲁肃入见。礼毕,曰:“吴侯甚是称赞皇叔盛德,遂与诸将商议,起兵替皇叔收川。取了西川,却换荆州,以西川权当嫁资。但军马经过,却望应些钱粮。”孔明听了,忙点头曰:“难得吴侯好心!”玄德拱手称谢曰:“此皆子敬善言之力。”孔明曰:“如雄师到日,即当远接犒劳。”鲁肃暗喜,宴罢辞回。
玄德问孔明曰:“此是何意?”孔明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这等计策,小儿也瞒不过!”玄德又问如何,孔明曰:“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牧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玄德曰:“如之奈何?”孔明曰:“主公宽心,只顾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等周瑜到来,他便不死,也九分无气。”便唤赵云听计:“如此如此,其余我自有摆布。”玄德大喜。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周瑜为报被诸葛亮戏弄之仇,派鲁肃来到荆州,谎称将进攻益州,要从刘备占领的荆州通过,企图在经过荆州时趁机抓住刘备并占领荆州。谁知周瑜的计策早已被诸葛亮看穿。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叮嘱,假装答应了鲁肃的要求。等到周瑜率部前来后,诸葛亮设下的伏兵杀出。周瑜眼看计策又被诸葛亮识破,气急败坏,吐血而亡。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出其不意”, 意为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情节,完全是小说作者的虚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不过,围绕荆州问题,孙刘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多次反复,这也是事实。尽管周瑜在世之时并未与刘备集团发生直接冲突,但在周瑜临终前,曾向孙权提出过一个建议。周瑜死后,这个建议被孙权予以实施,令孙刘两家剑拔弩张,险些酿成一场武装冲突。
这一事件,发生在周瑜病逝后,具体时间是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据《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载:“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米贼张鲁居王巴、汉,为曹操耳目,规图益州。刘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则荆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
这个计划的提出,与周瑜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三国志·周瑜传》载,就在周瑜病逝前,他曾经向孙权提出:“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这个计划看似针对刘璋,实际的目标却是占据荆州的刘备。因为无论如何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都要经过刘备控制的荆州。周瑜的真正意图其实就是“假途灭虢”。只不过在周瑜提出这个计划不久,他便因病去世,这一计划才中途夭折。
到了第二年,孙权重新开始实施这一计划,便有了上面《献帝春秋》的记载。不过,荆州主簿殷观一看便看穿了孙权的真实意图,向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殷观表示:“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刘备对此深表赞同,便婉言拒绝了孙权的要求。
眼看自己的图谋被揭穿,孙权恼羞成怒。《三国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载,孙权派遣孙瑜率领水军驻扎夏口,企图强行闯入刘备的地盘。刘备也不甘示弱,“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局势立刻变得剑拔弩张。幸好孙权在最后时刻下令撤军,局势这才得到缓解。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