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标配是有趣,特别有趣的男人之中,胡适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位。这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着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同时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也有所涉猎和了解,算得上是学贯中西。
这样其实也就可见胡适本身也就是十分聪明的人,从小时候就读的私塾一直到后来考取的庚子赔款赴美留学,在这样的一段时间之内,胡适也将自己的这种能力和学问显现地淋漓尽致,自然也都不能算作是简单的人物。
回国之后的胡适又到北大担任教授,同时也加入到《新青年》编辑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新时期的新的发展。
这样来看的话,胡适不单单在自己的老本行——文化界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在政界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外加胡适早期在美国的留学经历,胡适却也因此很适合到美国去担任大使。
1938年10月抵达华府担任中国驻美国全权大使的胡适,当然算得上是在外交史上不可被忽略的存在。当然也成为了日后新中国成立之后对胡适进行批判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的事情都有自身的导火索,而导致胡适被批判的导火索则是胡适当年写的那一首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这首诗明显成为了胡适被人批斗的主要证据之一,同时这也成为了胡适投靠蒋介石的铁证,可事实上,也正是这首诗误导了后来人很多年。
简单来看这首诗的话,其中肯定也是包含着一种诗人在从政之后的一些喜悦,但同时在这其中也夹杂着一定的胡适在大使任间为了争取美国援华而殚精竭虑的心境与行动的写照。
胡适的这个大使当然也不是好当的,按照当时陈光甫的日记来看,胡适当时所打交道的人是美国国务院远东司长贺伯克打交道,但是贺伯克这个人老气横秋,派头十足,在和胡适交谈时明显摆出的是一副老师训斥学生的面孔,可见当时的胡适所面对的究竟是多么难堪的境地。
但为了国家和名族大义,胡适还是以一介书生在国家的危难之际,抱定"有一日力量,出一日力"的决心,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终于敲开了美国的大门,翻开了中国抗战的外交使上新的篇章。